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89815

三种海水养殖鱼类的主要细菌性疾病研究

张晓君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牙鲆、大菱鲆及石鲽为我国北方工厂化养鱼的主养鱼类,但随着工厂化养殖规模、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缺乏规范的引种检疫及在养殖过程中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加之鱼类所处的特定水生境更易于病原的播散等,使得某些病原细菌广为扩散,由某些病原细菌所引起的鱼类感染,常表现出较大的流行面积、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相应水产养殖生产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2001~2004年间,对辽宁、河北及山东牙鲆、大菱鲆及石鲽养殖场所发生的疾病进行了发病情况、发病特点及病理变化等检验、细菌分离与鉴定、血清型别检定、病原学意义测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及防治技术等方面比较系统的检验与研究。明确了相应疾病的发病特征,系统了病原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明确了其种属:阐明了病原细菌的致病作用,揭示了其感染特性;测定了病原细菌的血清型,并建立了在发病特点、病原分离与鉴定、免疫学检验等方面的检验技术,通过对所分离鉴定的病原细菌做药物敏感性测定选择出了可用于防治的敏感药物,为对这些细菌性疾病及病原细菌的有效检验与防治、进一步深入研究等提供了相应的技术资料与方法。 本项研究先后对不同养殖场自然发病的11起牙鲆病例、4起大菱鲆病例及2起石鲽病例进行了检验,包括发病季节、易感鱼龄、发病率及死亡率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较详细的调研与检验,明确了相应的发病情况与病理变化特征等。取所检病鱼病变组织进行细菌检验,结果从病变组织中均镜检到了大量细菌。 通过对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形态与菌落特征、电镜下的菌体形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 mo1[%]的测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以表型性状鉴定结果,及细菌发育学分析的结果,进行分离菌的种属判定。结果表明所检病鱼分别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鱼肠道弧菌、鳗利斯顿氏菌及两种新病原弧菌一秦皇岛弧菌和牙鲆弧菌(秦皇岛弧菌根据细菌分离地命名,牙鲆弧菌根据分离的宿主鱼命名)、嗜水气单胞菌、格氏乳球菌、杀鲑气单胞菌的一个新亚种一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根据分离的宿主鱼一石鲽命名)以及琼氏不动杆菌,共9种细菌所引起的细菌性疾病。 取所分离鉴定的各种细菌的代表菌株,分别制备成福尔马林灭活的全菌(OK)抗原及经热处理(121℃作用1h)的菌体(0)抗原,经分别强化免疫接种家兔制备相应抗血清,对相应细菌做对应及交叉凝集试验进行了血清型检定,明确了特异及交叉的抗原血清型别及血清同源性。为明确所分离鉴定的细菌的病原学意义,分别选取各种不同细菌的代表菌株进行了对健康牙鲆、大菱鲆及石鲽等的回归感染试验,均能引起被感染鱼的发病死亡且复制出了同自然病例样的败血症病变等,并从人工感染病例中检验发现及回收到了纯一的原感染菌,明确了这些细菌的相应病原学意义。 以相应细菌抗血清进行与待检菌株的免疫血清学的玻片凝集反应、免疫荧光抗体反应等方面的检验,结果在同种细菌间的荧光抗体检验显示了特异荧光反应,玻片凝集反应中也同样是出现了特异凝集。初步表明了这些方法用于对被检菌检验的可行性。 经对分离鉴定的菌株进行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明确了被检菌株的耐药谱,筛选出了可以选择应用的敏感药物,不仅对指导于相应感染的实践用药具有一定意义,也能为对这些细菌耐药规律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牙鲆;大菱鲆;石鲽;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病原菌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水生生物学

战文斌

2006

中文

S965.3;S941.42

159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