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消期以来古黄海的环境演变及YD事件研究
末次冰消期本是气候变暖的时期,但期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短周期降温事件,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Event,简称YD)就是在持续升温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一次降温事件,也是地质历史上离现在最近表现最强烈的降温事件。它并不受米兰科维奇地球轨道理论的控制,是一次非轨道的降温事件。目前对其形成和传播的确切机制还处在假说和争论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是一次全球性气候变化事件。因为局部或区域的因素影响,而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其在时间、周期和表现强度的差异性。在目前持续升温的情况下,研究YD事件的全球变化和区域响应对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黄东海因处在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世界三大季风汇集的区域,是研究全球变化和区域响应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全球气候变化总是伴随着海平面的波动变化,研究表明YD时期黄东海海平面在-72m~-60m间振荡,形成一个口门宽约190km中心轴长约700km的狭长的古海湾。末次冰消期以来古黄海对气候事件不仅都有很好的独特响应,而且其本身也是全球变化和区域响应的产物。黄东海西部大陆沿岸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持续变暖情况下突然变冷必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仅会带来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且还会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本文收集了全球大部分有YD事件记录的钻孔和剖面资料建立数据库,并选取典型站位建立4条大联合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全球YD事件持续的时间为14.6-9.3 cal ka B.P.,绝大部分在12.9-11.5 cal ka B.P.,高山地区开始的最早结束的最早,西太平洋暖池开始的较早但结束的较晚,并影响到其周边区域YD事件的结束滞后,其它地区持续时间基本与北大西洋的一致。内陆地区由于区域因素影响YD期间的气候多有波动。YD期间表现特征最明显的区域是位于从格陵兰岛、北欧经青藏高原到西太平洋暖池的狭长条带上。YD事件起源是高山区域,特别是青藏高原,而并非北大西洋,YD开始的信号经过同一机制,很可能是大气环流和海气交换传递到全球各地。根本的原因很可能是高山冰雪消融吸热导致陆地一海洋大气环流的改变,导致YD事件的发生。在古黄海,本文通过运用年代学、磁学、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和手段,对古黄海湾口门南北两侧和其内部西侧的三块泥质具代表性的B070、YSDPl02、YSDPl03和YE02钻孔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恢复了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古黄海区域对最老仙女木事件(Oldest Dryas Event)、波令暖期(Bolling)、老仙女木事件(Old Dryas Event)、阿勒罗德(Allerod)暖期、YD事件、全新世早期降温事件(9.3 cal ka B.P.)、温暖气候适宜期、全新世中期降温事件(6.55~6.17 cal.ka B.P)、最高海平面事件(4.2 cal.ka B.P.)都有很好的响应。YD事件在古黄海的西侧和内部(12.8~11.5 cal ka B.P.)要比东侧和口门区(12.45~11.18 cal ka B.P.)发生结束的早,表现的更为强烈。这是因为黑潮分支黄海暖流在YD时期仍然很活跃,影响到古黄海湾东部和口门区域环境的变化。
数值模拟也证实YD时期潮汐和潮流很强,沿古黄海口门右侧进入古海湾,口门海槽深处为往复流,在内部浅处变为旋转流。潮流形成了三个矢量的聚合一分离带,余流在西部和内部向东南方向流,携带泥沙出海湾在口门外沉积下来,是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雏形;余流在东部向北流的趋势,在古黄海东侧中部形成一个逆时针的环流。潮流从口门剥蚀的泥沙在此有可能沉积下来,是现代南黄海东南部泥质区的雏形。YD时期的海流、潮流及余流塑造了现代黄海的格局。
YD时期古黄海的水动力较强,不断塑造着海岸,其海岸带的阶地和斜坡的坡度都比其前后海面快速上升时期的小很多。古黄海左侧的海岸带要比右侧宽很多。YD时期虽然降水减少,但河流还是向海延伸。沿海平原发育着耐寒耐旱的草本植物,陆缘以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低洼沼泽地带有水生蕨类分布。
环境演变;末次冰消期;区域响应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海洋地质
李广雪;李绍全
2006
中文
P332.8;X145
156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