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89784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重建研究

张绪良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生态系统,滨海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拦蓄、净化陆源入海污染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滨海湿地的各种自然资源也是海洋渔业、盐业和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莱州湾南岸与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北部沿海湿地资源集中分布的重要区域。莱州湾南岸的行政范围包括潍坊市北部的寿光、寒亭和昌邑3市、区,海岸线呈西北——东南走向,西起小清河河口,东至胶莱河口,海岸线全长约113km。在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下,莱州湾南岸发育了类型多样、面积广阔的湿地,湿地总面积约16.75×10<,4>hm<'2>。本文研究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分类,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态过程,最近30多年来湿地的退化过程以及对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 根据影响湿地形成发育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影响,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了湿地类、湿地亚类和湿地型3级类型划分,划分出的湿地类型包括自然湿地类的潮下带近海湿地、潮问带光滩湿地、潮上带湿地、河流与河口湿地4个自然湿地亚类、18个自然湿地型以及人工湿地类的养殖池、盐田等4个人工湿地型。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表现出生物多样性水平高,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空间结构简单、自然湿地地域分异显著,自然资源蕴藏丰富和生态环境功能、社会功能显著等特点。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过程中生物过程(有机物生产过程)表现出明显的生产力水平高的特点,特别是各种潮上带盐沼湿地、淡水沼泽湿地的初级生产力水平都很高,但受到持续的干旱、土壤高含盐量等因素的影响,湿地初级生产力表现出较大的年际变化以及明显的下降趋势。化学过程(营养物质循环:大量元素和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点是湿地基本不具备作为碳汇积累有机碳减缓温室效应的功能,受工业和城市废水、农业施肥和灌溉余水以及养殖废水输入的影响,湿地水体中无机氮、无机磷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升高,引起了湿地水质污染。物理过程的水文循环方面,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因连续的气候干旱、大量拦蓄径流、过量抽取地下水等原因,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严重不足。 受围垦,过度捕捞,污染,过量开采利用水资源和地下咸、卤水入侵,气候变化,风暴潮和海岸侵蚀等日益加剧的海洋灾害等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严重退化。在湿地资源环境实地调查、地形图、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基础上通过研究认为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过程表现为自然湿地面积减小,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转化为养殖池、盐田等人工湿地类型或者退化为盐生草甸,潮上带盐沼湿地、河流与河口湿地等自然湿地类型景观多样性水平下降和景观格局破碎化、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生产力降低,赤潮等自然灾害加剧等。 在深入研究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原因和退化过程基础上,依据生态学原则、系统性原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及地域性原则和美学原则等,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了恢复和重建莱州湾南岸退化湿地的措施。在技术层面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通过合理利用盐沼湿地、淡水芦苇沼泽湿地等湿地类型的植物资源保护自然湿地植被,控制流域水土流失减轻淤积引起的湿地退化,通过节水和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增加湿地蓄水量,通过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养殖业、建设人工湿地等措施减轻湿地水质污染。在管理层面,提出了建设莱州湾南岸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直接合理利用地湿地资源,依法加强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积极推动社区居民参与恢复与重建退化湿地等措施。

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生态重建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海洋地质

夏东兴

2006

中文

X171.4;P736

185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