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业市场化进程中的水价及运营模式研究
城市水业一般是指以水的生产、供应和处理为产业链,涵盖水源建设、城市供水、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回用等领域,简称为城市供排水或上水、中水和下水。城市水业与城市供热、燃气、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被称为“市场化的最后堡垒”,城市水业具有准市场化的特征,是我国市场化最晚、程度最低的领域之一。其市场化的改革也只有5、6年的时间。由于水行业长期以来实行国家垄断经营,水曾被视为可以自由取用的免费品,水从无价到低价,直到现在也没有到位,对供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不足,加上供排水企业的运营效率低下,导致供水不足、污水处理率低,行业经营效益低下,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水业改革势在必行。
水业市场化改革包括水价改革、水业建设运营模式改革、水业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内容。论文重点关注水价改革和水业市场的建设运营模式两大方面。对样本城市居民水价改革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相关水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出其需求弹性,以便为今后水价调整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对样本城市工业水价与单位产值用水量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进行相关分析的目的是想根据所测算的结果,为工业生产结构调整进而推进城市节水、发展节水型经济提供必要的理论数据支撑。对市场化建设运营模式进行分析的目的是想借鉴成功模式的经验,加快样本城市的水业市场化进程,实现改革的初衷。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水是一种商品,与其它商品一样应当具有反映其价值的价格。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在内的水价格可以说是水业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因为水价收益可以实现与水相关的诸多利益主体的合作目标,是水业市场化改革成果的综合体现。水价结构的合理与否,水价调整的适度、适时、适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在实证部分主要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并借助于美国L.DauglaS和RobertRLee提出供求定价模型,以北方严重缺水城市青岛为例,测算了居民用水户和工业企业用水户的需求弹性。其中,在对居民用水户的弹性计算中,既包括生活用水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包括需求收入弹性以及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分析。在对青岛市工业企业用水户的分析中,测算了工业用水需求价格弹性、万元工业产值与工业水价及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的相关性。在计算两类用水户的需求弹性的过程中,尝试将污水处理费(环境水价的一部分)包括在水价之中,使水价构成更为科学、完整。
水业市场化有许多种运营模式,仅供水市场就有深圳模式、上海模式等6种模式。但由于水业市场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前提,不可能盲目套用。论文着重辨析了私人部门参与(PSP)、合资合作等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模式。私营部门参与是一种破解许多城市市政公用领域存在的投资不足、无偿或低价供水以及服务质量低劣的手段。在私营部门参与模式中,又具体包括BOT(建设一运营一移交)和TOT(转让一运营一移交)两种项目投融资形式。在比较分析上述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样本城市的供水领域、污水处理领域的具体情况,论文对以上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此外,论文还对样本城市的中水回用与海水淡化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论文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①包含污水处理费在内的水商品需求弹性,无论是需求价格弹性还是需求收入弹性都要高于不含污水处理费的估算值。②青岛市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与工业水价具有较强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水价变动解释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的变化。但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与工业用自来水价格及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仅呈轻微的相关性。③青岛市水业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解除政府投资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压力;提高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营水平,体现了一定的环境效益;通过明晰产权,运用BOT方式建设了增量资产,借助于TOT方式盘活了部分资产存量。
城市水业;市场化;水商品;水价格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环境科学
曹洪军
2006
中文
F713.581;TU991.6
165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