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89690

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研究

申进忠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产品导向环境政策是当代环境政策的重要发展,它以产品为中心和出发点、旨在降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总的环境影响,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政策范式。本文对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基本理论以及核心问题等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在把握其原理、揭示其理论价值的同时,还对我国引入该政策范式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传统环境政策以生产工艺的改善为中心,主要关注的是点源污染的治理,而对于产品环境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人们对产品环境影响认识的深化和产品环境问题的发展,产品在当代环境政策中的重要性得到强化,并开始替代工艺成为当代环境政策的新视点。 产品导向环境政策以产品为中心,通过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考虑,不仅能够有效防止产品环境影响跨环境媒介和跨生命周期阶段转移的现象,弥补传统工艺导向环境政策的不足,而且还能在多个方面促进环境保护的深入发展,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政策方法。首先,它将资源的利用纳入环境保护的范畴,并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作为政策的重要内容。其次,它将环境保护的范围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使环境保护得以贯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获得更大的运行空间。第三,它通过鼓励产品创新,为今后环境保护指出了更具潜力的发展方向。第四,它以产品为纽带,有利于与其他政策更好地整合在一起。从发展的眼光看,以产品为中心的方法可以将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因素全面加以考虑,形成一种“可持续的产品政策”,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得到运用。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产品导向环境政策也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发展到最终形成的变化过程。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的形成以欧盟整合性产品政策的提出为标志。尽管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目前还处于自身发展的早期阶段,但是它给当代环境保护带来的重要影响则不容低估。从内涵上看,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突出了政策的整合性特点,适用范围涵盖所有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产品导向环境政策坚持以“促进”为主的基本方针,总的思路是设定政策目标,并通过各种措施的运用促使不同利害关系方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些目标。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的目标在于降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总的环境影响,与此同时它还兼顾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将政策的实施作为促进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并带动整个社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促进可持续发展。 围绕着上述目标的实现,产品导向环境政策形成了一种以预防为主,以市场为运行基础,以经济利益为主要驱动力,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新的政策运行机制。 利害关系方的广泛参与是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的主要特征,具体包含合作和责任共担两方面的内容。利害关系方的合作丰富和发展了环境民主原则,而利害关系方的责任共担则体现了一种新的环境治理思想。产品导向环境政策将政府作为利害关系方之一,以各利害关系方共同承担责任为基础,为环境保护模式由传统的环境“统治”转向环境“治理”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产品导向环境政策需要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来促进利害关系方之间的合作和他们各自责任的履行。这些措施包括直接管制措施、经济措施、劝导性措施以及自愿性措施等多种形式。在实施过程中,产品导向环境政策强调了对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并倾向于优先采用自愿性措施。围绕绿色产品市场的营建,产品导向环境政策将各种措施体系化,形成了政策的实施战略。具体来说即是以内化产品环境成本为重点,理顺市场价格机制,并通过“绿化”产品的需求和供应,积极为环境友好产品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持续改善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表现。 产品导向环境政策在实施中涉及到与其他政策关系的协调问题,其中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是广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守WTO的相关规则,以防有关措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我国有必要引入这种以产品为中心的产品导向环境政策范式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完善环境政策体系。引入产品导向环境政策不仅与解决我国当前的产品环境问题相关,同时也与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循环经济具有一致性,可以从多个方面为循环经济提供支持。此外,引入产品导向环境政策也是我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在环境政策实践中已经采取了多种与产品有关的环境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大量使用一方面为我国引入产品导向环境政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将这些措施整合到一起,建立起一种综合性的政策框架,以便使它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建构我国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的基本任务包括明确政策目标、确立基本原则、构建政策措施框架体系、促进各利害关系方的广泛参与以及完善各种宏观和微观的配套措施等。在具体构建中需要注意政策的分阶段实施、政策的法律化以及政策对生态创新的促进等问题。

产品导向;环境政策;运行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环境科学

徐祥民

2006

中文

X-01

113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