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变革
论文从生态城市理念出发,透视现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应该进行的变革。在生态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法律理念的整合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变革的理论框架和制度构想,进而对我国《城市规划法》的修改提出立法建议。,论文共分七章,包括前言,城市理念的变迁:从工业城市到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规划法律理念,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变革的趋势,中国生态城市规划法应遵循 的立法原则,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公开程序和审批程序,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基本制度,生态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
论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理念的变迁。城市理念,是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是解决一定时期城市问题,指导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方法与行动指南。根据在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分析,城市理念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城市理念、工业城市理念和生态城市理念三种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城市规划法律理念。生态城市规划法律理念是对生态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根源的探寻,它对规划制度架构起决定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理念。第一个理念是建设可持续性的、健康的生态城市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第二个理念是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进行生态城市规划,也就是说,城市中的环境资源(例如土地、水和空气)必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被认识和管理,而不能只是作为孤立的环境媒介被认识和管理。第三个理念是城市是以自己的方式、拥有能源和资源流动系统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该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第四个理念是人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城市生态系统必须有利于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精神愉悦。第五个理念是将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目前,我们所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空气和水的质量、固体废弃物以及生物多样性与我们如何使用土地密切相连。第六个理念是将魅力作为生态城市规划法律理念。魅力这一概念的含义是自然和人类精神的统一,它强调尊重自然和人类的健康快乐,强调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体验。
论文第三章认为在全球环境危机加重的历史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呈现生态化、整合化以及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趋势。生态化即是在城市规划中体现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规划既要考虑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又要考虑环境的自然演变过程,在不断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实现人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将人类活动限定在环境承载力之内。整合化是指城市规划法律制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城市环境、能源、历史遗产、资源、交通、土地利用等诸多方面,城市规划的管理不能局限于一个部门、一个地区,而要整合各种治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改变城市规划部门孤立运行的局面,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使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持协调一致。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寻求在规划过程中的每 一阶段实现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统一。第四章对中国生态城市规划法应遵循的立法原则进行探讨。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制度框架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内的环境、社会、经济和遗产资源,关注短期和长期的土地利用、交通和基础设施规划,以便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中国生态城市规划法应遵循的立法原则包括利益衡平原则、社会公正原则以及城市设计结合自然原则。
第五章对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公开程序和审批程序进行探讨。之所以要对生态城市规划的程序性规定进行研究,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法》主要是设定规划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政机构的职权内容和范围,而对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公开程序和审批程序几乎没有涉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今天,我国的经济组织日益多元化,城市规划所涉及到的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传统的以实体性规定为主的城市规划法就难以解决许多新的矛盾与冲突。为了使生态城市规划能够科学与合理,就必须为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公开与审批建立一套严格的程序。
论文最后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生态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是指提供生态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的制度框架。制度问的复杂的相互关系对规划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生态城市规划起决定作用的制度环境包括:环境法律制度、历史遗产法律制度、资源法律制度、能源法律制度、交通法律制度、城市增长法律制度、土地利用法律制度。
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城市规划法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环境科学
徐祥民
2006
中文
TU984;X171.4
126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