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表层沉积物特征和沉积作用
研究区位于北黄海西部的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地区,地理坐标为121<'。>30'~123<'。>00'E,37<'。>OO'~38<'。>OO'N。
北黄海西部是黄河入海泥沙向外海扩散的主要通道和重要的沉积作用区,研究区正是处于这一通道的关键区段。探讨研究区内沉积物沉积特征和物质来源,对认识陆架区现代沉积动力过程、陆架发育演化及评价河流对海洋的作用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研究区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测试与分析,并结合以上各种指标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物源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利用激光粒度仪对研究区241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结果表明,按照Folk(1970)分类,区内底质类型为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局部海区出现砂质砾,其中砂质粉砂为区内分布最广泛的沉积物类型;黄海沿岸流是控制研究海区表层沉积物沉积作用的主要水动力因素,沿岸流主轴线上沉积物较粗,向其两侧和沿流向沉积物变细。主轴线上分选系数小于两侧(即两侧分选较差),偏态系数大于两侧(即两侧以更细颗粒为主),反映了沿岸流主轴线与其两侧水动力条件的差异。研究区东北部受潮汐作用影响,形成向西、向南沉积物变细的趋势。
在不同底质类型区选取30个有代表性的沉积物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黏土矿物分析,并与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特征比较,发现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与黄河入海沉积物源区一致。对30个样品的碎屑矿物特征进行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和片状矿物所占比例较高,重矿物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重矿物群,即闪石类一帘石类矿物群和片状矿物一自生黄铁矿矿物群。这两个矿物群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与黄海沿岸流有密切关系,分别反映较强和较弱的水动力条件。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别对研究区241个表层样品进行了常量元素(包括K、Na、Ca、Mg、Ag、Al、Pe、P、Si、S、C1)和微量元素(包括Be、Sc、Ti、V、Cr、Mn、Co、Ni、Cu、Zn、Ga、Sr、Zr、Nb、Mo、Ba、Hf、Ta、Pb、Th、U和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的化学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常量元素中的K、Fe、Mg、A1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过渡元素中的Cr、Fe、Co、Ni和Zn相互之间相关性较好,Mn、Cu和Zr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均很低,显示出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将样品中稀土元素上陆壳(LICC)标准化模式与长江、黄河以及黄海周边其他入海河流沉积物稀土元素的LJCC标准化模式进行了对比,发现研究区样品与黄河沉积物的稀土元素UCC标准化模式在几何形态上十分相似,但研究区样品的稀土元素在绝对丰度上稍高于黄河沉积物,可能是受“粒度效应”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受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的影响,鸭绿江和长江的部分细粒沉积物质被带入研究区所致。
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沉积物粒度特征;矿物组分;元素地球化学;黄海沿岸流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地球化学
李巍然;刘健
2006
中文
P736.213
78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