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关键技术实现
本文结合国家“973”项目“中国典型河口一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第四子课题“黄河三角洲冲淤转换机制及趋势预测”的课题研究所取得的调查数据,初步构建了黄河三角洲海洋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常用功能实现、系统特色模块研究三部分。
1)数据库总体设计及构建。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海洋调查数据的类型和特点,针对当前调查所涉及的数据具有多来源、多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的现状,探讨了数据融合的方法,并利用当前流行的ArcSDE空间数据引擎技术和关系型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从而形成能够存储文字、数字、矢量图形、栅格图形、空间模型等多元数据的数据库结构,为构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平台。
2)系统常用功能实现。这一部分包括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链接实现、栅格图像配准、图形编辑、空间数据查询和分析、投影坐标系统统一化等,使系统具备基本的地理数据融合、分析等功能,从而为科学考察研究提供了一个GIS数据显示平台和管理平台。在实际应用上可以为制定陆上或海上的考察观测点位、路线和方案服务;也可以对观测后的获取数据的时空间分布作初步可视化分析。
3)系统关键模块研究与实现。该部分是系统的重点,其内容包括数字水下地形模型DTM的建模和基于数据挖掘理念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与实现。前者包括不规则三角形TIN构网方式和规则格网GRID构网方式、基于规则格网构网模型的等深线绘制、基于规则格网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基于规则格网方式的坡度和坡向计算等;后者则包括EOF预测分析方法预测黄河三角洲水下地形、小波变换方法自动提取岸线等适用于黄河三角洲科研工作的实用数学模型。另外该部分还提出了海洋污染物平均浓度的计算方法;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和多年黄河水沙数据研究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及机制分析等。
总之,本文在应用GIS、遥感和编程工具来规划和管理黄河三角洲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进而指出了系统的发展前景和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黄河三角洲;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小波变换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地球化学
孙效功
2006
中文
P208
78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