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可持续贸易发展实现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发展观念、体制、政策、技术等原因,我国对外贸易的大规模扩张加剧了国内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与此同时,资源与环境问题因为具有全球化的趋势而被许多国际条约与规则所涉及,国际市场对高消耗、高污染型产品设置的门槛逐渐提高,这都制约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随着2006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终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贸易对资源与环境的正面作用,减少负面影响,协调贸易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贸易发展道路,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崭新课题。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一课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新的文明取向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已经深入人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了较成功的实践,其本质上是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生态经济,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与消费各环节的资源利用率,因而是可持续发展由理念向现实转变的重要模式。现在,发展循环经济已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被我国政府大力倡导。
对外贸易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要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外部成本内在化,而循环经济在这其中大有可为。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引导我国对外贸易相关产业和企业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在对外贸易各环节的具体应用,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我国外贸产品和产业的“绿色竞争力”。
本文除了在前言部分提出问题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循环经济框架与内涵”,主要介绍了循环经济的理论演化过程、概念、特征、原则、内涵,详细地阐述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章“可持续贸易”,在对可持续贸易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分析了可持续贸易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并就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策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循环经济在环境成本内部化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章“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通过阐述我国发展可持续贸易的必要性以及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非持续性,引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对可持续贸易的重要性,并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进行了具体评判。第四章“循环经济案例借鉴”,通过对联合国、OECD、ISO、WTO等国际组织关于贸易与资源环境问题的条约规则和德、美、欧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实践的简介,以及对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经验的重点介绍,明确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宗旨和标准。第五章“可持续外贸的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从政府、产业、企业和消费四个层面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在外贸各环节发展的长效机制做了全面分析,提供了具体的对策体系。第六章结束语,包括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和对今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本文运用国际贸易学、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经济学及制度经济学等理论,结合比较分析、模型分析、案例分析、图表分析等分析工具与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在对我国资源、环境与对外贸易现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就所探讨的内容进行了逐步深入的逻辑分析,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界“绿色革命”的兴起,以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这一论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愈发显得重要。本文旨在对我国可持续外贸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国际贸易学
戴桂林
2006
中文
F270;F061.3
47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