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89270

乐清湾主要养殖贝类代谢生理研究及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柴雪良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文通过现场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乐清湾主要养殖贝类摄食和代谢生理参数的季节变化,并建立了碳收支模型。通过测算并结合历史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等综合性方法,研究和分析了贝类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概述如下: 对乐清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一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摄食、代谢生理研究表明,季节变化对摄食生理参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温和饵料浓度的影响,海区中水温的变化与摄食率、呼吸率和排氨率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对乐清湾浮游植物季节变化的调查显示,乐清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又与水温成正相关关系。 对太平洋牡蛎生理能量学研究表明,在6月份、8月份太平洋牡蛎的摄食率、排氨率、耗氧率、排粪率较高,相应的能量吸收和消耗增加,其生长能、K<,1>和K<,2>较高,生长较快;在11月份、2月份,摄食率及其它生理参数降低,相应的生长能、K<,l>和K<,2>都较低,生长缓慢。太平洋牡蛎的生长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不同季节海水温度、饵料等因素对摄食生理的影响,从而导致能量收支的变化所引起。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春季乐清湾主要养殖贝类的碳收支情况,结果表明:贝类通过滤食颗粒有机物摄取有机碳源后,一部分通过粪便直接排出体外,部分通过贝类自身的呼吸作用被消耗掉,极少部分碳通过排泄代谢排出体外,结余部分的碳即生长碳作为贝类自身生长或性腺发育而成为贝类的身体组成成分。碳收支分配方程为: 泥蚶:100.00C=35.54F+23.94R+4.98U+35.54P 缢蛏:100.00C=26.99F+46.47R+6.01U+20.53P 太平洋牡蛎:100.00C=20.32F+34.26R+2.43U+42.99P 僧帽牡蛎:100.00C=12.46F+28.72R+1.24U+57.58P 通过计算,春季太平洋牡蛎、僧帽牡蛎、泥蚶、缢蛏的净生长率分别为53.95%、65.78%、55.13%、28.12%,其生态效率分别为16.33%、22.10%、6.09%、6.81%。根据测算,在春季,乐清湾养殖贝类每日从海水中摄取POC达到44.43t,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达到50.68t,排氨氮达4.35t,养殖贝类每天排出的粪便物干重更是达到370t以上。 调查显示,乐清湾水体和底质的N、P等营养盐浓度比1982年调查结果分别增加300%和 100%,在乐清湾内无机氮的释放总量中,贝类养殖引起的污染所占比重为15.2%。在养殖区的DIN、DIP、COD、非离子氨均高于非养殖区。在贝类养殖密集区,浮游植物丰度下降,而水域富营养化增高。根据营养状态指数,乐清湾春夏秋冬四季表面E值均大大超过富营养化的阀值(E=1)。乐清湾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总磷和硫化物含量均高于全海区平均值,特别是养殖区底质的硫化物浓度,大大高于非养殖区域。乐清湾养殖环境已受到严重影响。

双壳贝类;代谢生理;养殖环境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生物工程

唐学玺;林志华

2006

中文

S944.3

38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