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效磷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毒性效应研究
本论文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及光镜与荧光显微观察技术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的久效磷对黄鳝的毒性效应,以期为深入揭示有机磷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机制和利用鱼类作为有机磷农药污染指示生物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久效磷对黄鳝的96hLC<,50>为3.27mg·L<,-1>。久效磷暴露黄鳝96h,随着久效磷暴露浓度的升高,黄鳝肝脏、肾脏羧酸酯酶和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但两者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模式,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肝脏和肾脏羧酸酯酶活性的下降幅度逐渐变小,而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幅度却由小变大;久效磷暴露黄鳝96h,肝脏、肾脏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而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肾脏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久效磷暴露浓度与脑乙酰胆碱酯酶和肝脏、肾脏羧酸酯酶活性之间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黄鳝肝脏和肾脏羧酸酯酶(CaE)具有与久效磷高亲和性结合的特性,从而可以优先与进入鱼体内的久效磷分子结合,在体内起到有效的保护体内病理性靶酶——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作用;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可能在鱼体抵御有机磷农药毒性作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久效磷暴露96h后,鳃、肝、肾三种组织中的CAT活性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在低浓度组被激活,高浓度组受到抑制;不同浓度久效磷对三种组织中的Na<'+>K<'+>-ATP酶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Na<'+>,K<'+>-ATP酶活性对久效磷的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鳃>肾脏>肝脏。久效磷暴露后黄鳝鳃、肝脏和肾脏中的CAT和Na<'+>,K<'+>-ATP酶活性有较好的协同变化关系,鱼类CAT和Na<'+>,K<'+>-ATP酶活性变化可作为监测水环境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的毒理学指标。
久效磷暴露组肝脏和肾脏DNA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RNA含量、RNA/DNA比值和蛋白质含量,在最低暴露组(0.25 mg·L<'-1>)比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变化,而后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黄鳝肝脏和肾脏RNA含量、RNA/DNA比值和蛋白质含量与暴露水体中的久效磷浓度有着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本试验对照组黄鳝的红细胞微核率为为0.3l‰,核异常率为10.61‰,总核异常率为10.92‰。久效磷暴露96h后,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0.25 mg·L<,-1>→0.50mg·L<'-1>→1.00 mg·L<'-1>→2.00 mg·L<'-1>)微核率依次为0.61‰、0.77‰、1.23‰、0.92‰,核异常率依次为14.31‰、18.46‰、24.31‰、30.92‰,总核异常率依次为14.92‰、19.23‰、25.54‰、31.84‰;而彗星试验对照组红细胞的总拖尾率为16%,DNA专用损伤单位为O.18,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总拖尾率依次为16%、30%、46%、64%、86%,DNA专用损伤单位依次为0.50、0.92、1.26、1.98。由我们试验结果可知用彗星电泳检测红细胞的损伤要比微核及核异常分析更灵敏。
久效磷暴露后,各暴露组正常(2n=24)核型的细胞所占比率均低于对照组,暴露组的染色体数目非整倍体率、染色体数目多倍体率、染色体数目总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和久效磷暴露浓度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其中1.00、2.00mg·L<'-1>暴露组染色体数目总异常率有显著变化(P<0.05),2.00 mg·L<'-1>暴露组染色体数目非整倍体率有显著变化(P<0.05)。本实验研究结果说明久效磷可作用于纺锤体微管而产生染色体数目畸变,具有纺锤体毒剂作用。久效磷暴露后,各暴露组的结构畸变细胞所占比率均比相应的对照组高,其中0.50 mg·L<'-1>暴露组染色体结构总畸变率有显著变化(P<0.05),1.00、2.00 mg·L<'-1>暴露组染色体结构总畸变率有极显著变化(P<0.01)。本实验研究说明久效磷可直接作用于染色体而产生结构畸变,具有染色体断裂剂作用。
本研究认为应用黄鳝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技术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久效磷的遗传毒性具有经济、简便、可靠、全面等优点,而且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使用。
久效磷;黄鳝;毒性效应;遗传毒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羧酸酯酶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遗传学
汝少国
2006
中文
Q959.482;X174
57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