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径流量变化对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黄河是中国北方主要的河流,每年向渤海输入大量营养物质,黄河口及邻近海域作为渤海主要的渔场和产卵场,有着丰富的物种组成,但近年来黄河径流量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河口及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的大量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并结合黄河利津水文站径流量资料,研究了生态环境指标与黄河径流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自1950年以来黄河利津水文站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二者变化趋势相关性明显。水沙年际分配不均匀,丰枯水年交替出现,20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频繁断流。水沙年内分配不均匀,来水来沙主要集中在7~10月份。2004年黄河口及邻近海域丰枯水期两个航次的观测结果表明,丰枯水期黄河口各项生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黄河径流量的差异是造成丰枯水期各项指标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外小清河污染物的输入对莱州湾内的硝酸盐和氨氮浓度有主要的贡献作用。
将黄河口邻近海域划分为7个方区,利用文献反演数据研究了黄河口水质生态环境历史变化趋势以及各项水质生态环境指标与黄河流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受黄河径流影响显著,7个方区中4号区和6号区是受黄河影响最明显的两个区;悬浮物含量变化与黄河径流量和含沙量关系亦非常密切,4号区和6号区悬浮物浓度与流量变化和含沙量变化均呈线性正相关。4号区和6号区硅酸盐浓度与黄河流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硝酸盐和氨氮浓度随流量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亚硝酸盐浓度变化与黄河流量变化关系不明显。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口水质生态环境状况呈现下降趋势。黄河口水质生态环境质量随流量增大呈现出先变优,当超过一定范围又逐渐变差的规律,当月平均流量2000~3000m<'3>/s时,黄河口水质生态环境较好,偏离这个范围越大,生态环境质量越差。
叶绿素α浓度变化与黄河流量变化关系不明显;莱州湾内浮游植物数量周年变化与黄河月流量呈现类似的变化关系,但浮游植物在4月份还存在一个高峰。浮游植物数量及多样性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与黄河年代径流量变化规律相同。浮游动物与底栖生物与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料缺乏还不能确定,但浮游动物种类数和生物量较80年代明显下降且群落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较80年代均明显下降,渔业生产力和鱼类生物多样性逐渐下降,过度捕捞、径流量的下降以及河口水质环境的破坏是导致渔业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
另外黄河径流量的下降还可导致黄河三角洲沙嘴从淤积转向蚀退,从而导致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另外还会破坏水盐平衡,加剧沿岸的海水入侵。
入海径流量;黄河口;生态环境;营养盐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工程
贾永刚;高振会
2006
中文
TV147
85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