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88992

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财务报告模式

于红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企业治理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以公司“成员”的构成范围为标准,人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即以股东主权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理论(Shareholder-focused Theory)和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Stakeholder·Theory)。单边治理即由资本所有者单独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但企业是由各个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组织,各利益相关者依据其向企业投入的经济资源分享企业的产权收益。尽管在分享企业产权收益方面,各利益相关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分配却并不均衡,这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及相互间的最终博奕结果。在博弈的过程中,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企业治理的发展趋势。会计作为企业治理结构的语言(Joel Seligman 1993),必须与企业治理发展相适应;同时,会计对企业治理也有反馈作用,会促使企业治理向更优的方向发展。21世纪企业治理正在从股东单边治理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转变,当我们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角度审视目前通用财务报告时,会发现现行模式无法适应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要求,故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 财务报告模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财务报告目标,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财务报告的标准形态。本文以企业治理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动因,归纳总结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下会计等式的重建为起点,对新型财务报告模式进行设计,将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企业价值增值的形成过程和分配状况反映于财务报告之中。 具体而言,将资产负债表变更为资产权益表,着重揭示各利益相关者作为权益主体分享的权益;将损益表变更为增值形成及分享表,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整合作业成本管理理念,把价值链的各链条经济活动划分为若干业务流程,再进一步细化为一个个作业,通过作业收入与作业成本的对比反映增值额的形成过程,着重揭示价值链各个链条、各流程、各作业等方面的价值增值信息和企业价值总体增值信息,以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将政府、股东、经营者、雇员、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分享信息列示于报告中。

利益相关者;企业治理;财务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会计学

王竹泉

2006

中文

F231

67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