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暖池的变异及其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本文利用SODA(the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资料,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ofAtmospheric Research)资料,XBT(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资料,COADS(ComDrehensive Ocean Atmosphere Data Sets)资料对印度洋暖池、西太平洋暖池、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部分地研究了印度洋暖池对我国降水亚洲季风的影响,并对产生这种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文章系统地定义了印度洋暖池、西太平洋暖池(简称西太暖池)及印度洋一西太平洋暖池(简称印太暖池),并且定义出暖池的面积指数、体积指数及强度指数以表征暖池变化的基本特征。比较研究了印度洋暖池、西太平洋暖池及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特征。本文指出,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具有不同于西太平洋暖池双峰型季节变化的单峰型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和西太平洋暖池都表现出很强的3-6年变化周期,印度洋暖池则存在准两年的振荡周期,反映了季风的影响和作用。暖池区的这种年际变率与Ni o3区海表温度的年际变化密切相关,印度洋一西太平洋暖池的变化往往滞后Ni o3区指数半年左右达到最大相关,且印度洋暖池变化与Ni o3区指数相关较大,而西太平洋暖池指数与Ni o3区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则弱得多。同时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还存在十年以上的年代际周期振荡,特别是七十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突变明显,而印度洋暖池的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在暖池与中国春季降雨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印度洋暖池的变化对中国春季降水有重要影响。在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印度洋暖池的变化与中国西南地区降水呈负相关,而与其以东以北的其它地区呈正相关。即当印度洋前冬和春季海表异常偏暖(冷)时,中国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偏少(多);而其它地区则降水偏多(少)。
印度洋暖池与中国春季降水的这种相关性与暖池变异影响下的水汽输送有关。而对水汽输送的影响主要因素则包括1)由暖池变异产生的海陆温差变化,进而影响从东印度洋向内陆的西南季风对海上暖湿水汽的输送;2)印度洋暖池的变化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端的位置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的位置和强弱变化也对中国西南地区和其东侧的这种跷跷板式的异常降水分布有一定的作用。另外,研究还表明:印度洋暖池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前冬印度洋暖池的异常变化对中国春季水汽输送有一定影响。在研究印度洋暖池变化的动力过程及其对亚洲季风的影响中发现:印度洋暖池异常变化对亚洲冬夏季风系统有重要影响。在印度洋暖池异常偏暖期间,亚洲季风(夏季风和冬季风)系统异常偏弱;在其异常偏冷年份中,情况则恰好相反,季风系统异常偏强。亚洲地区热带对流同样表现出了在其暖相位期间印度洋地区热带对流的异常偏弱;冷相位期间印度洋地区热带对流的异常偏强。亚洲季风环流系统的在印度洋暖池异常变化期问的表现与印度洋海洋上混合层动力过程有关,冬夏季上层海洋热含量和上混合层厚度都与印度洋暖池变化呈现出印度洋东西向偶极子振荡型,即在印度洋暖池异常变暖期间,印度洋东部地区温跃层深度变浅,上400米热含量减少,其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温跃层深度加深,上400米热含量增加。在印度洋暖池异常偏冷期间,印度洋东西部温跃层深度和上400米热含量的变化与印度洋暖池偏暖期间的异常变化则刚好相反。
印度洋暖池对赤道附近(5°S-5°N)高低空风场影响随时间发生改变。低空风场,对应着印度洋暖池的异常偏暖(冷)年份,西赤道印度洋上空的对流层下层东(西)风异常的东传现象。
暖池;印度洋;年际年代际变化;春季降水;亚洲季风环流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气象学
黄菲
2006
中文
P461.2
82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