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评析
近年来,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对翻译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褒贬,我认为,作为翻译理论研究者都应当首先对这一理论有一个透彻的理解,然后才有可能对这一理论做出正确的评价,决定它在翻译理论及实践中的应用。本文拟从解构主义的哲学起源入手,首先通过宏观上的介绍,理清它的来龙去脉。同时在微观层面通过对“解构主义之父”德里达译论的解析以及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的分析,比较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与传统译论的异同及优劣,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一理论对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产生的影响,决定我们对这一理论应当采取的态度。
解构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自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颇为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发端于哲学,其影响却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解构主义是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以消解性为主要特征,系统地解构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故名日“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有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麦克·福柯(Michel FOucault)等,在翻译界的代表则有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等。其中,雅克·德里达是提出解构主义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解构主义之父”,劳伦斯·韦努蒂作为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积极地著书立说,以实际行动极大地推动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
二十世纪伴随着哲学和文学领域的变革,翻译研究也不断出现新的转向,如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等等,翻译研究被置身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下,从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解构主义是其中最具有争议性的翻译流派,自诞生之日起,它就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判。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它对西方传统的罗格斯中心主义、形而上学以及结构主义所积极倡导的“一个中心”、“唯一真理”和“二元对立”观点的彻底否定,号召建立一种多元的、开放的、宽容的体制,这彻底摧毁了传统的固有模式,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作为新生事物,它必然受到人们褒贬不一的评价;另一方面,解构主义在译学中引入了打破一元中心的思维模式,强调一个作品可以有多个译本,译文不必拘泥于原文的意义,译作具有相对于原作的独立性、译者应充分发挥创造性并且享有与原文作者同样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在对文本的阅读和翻译过程中重要的是求异,而不是求同。以上这些观点的提出,推翻了传统译论中作者与原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多维的角度研究翻译理论并指导具体实践。作者认为,尽管解构主义译论与传统译论有着尖锐对立,但两种译论实际上各有所长。传统译论的长处在于对微观的重视,对文本本身的关注,而解构主义译论则更多的从社会及人与人的关系上思考翻译问题。两者的结合或互补应当是翻译理论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和任务。
解构主义;翻译;德里达;韦努蒂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邓红风
2006
中文
H059
49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