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29247

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张展开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经济全球化与本土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产业发展正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国际产业转移和实现地区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历史轨迹的角度,以地处我国山东省东部的威海市为例,寻求沿海区域制造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探讨地区产业发展与升级的方向以及对策。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本区的深入调研和统计数据的量化和动态分析,系统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威海市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问题。首先,通过对国际、国内关于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成果的评述,得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规律和21世纪发展趋势,对威海市制造业基地建设对国际产业转移背景进行了客观分析和判断,将其放到胶东半岛、山东省乃至全国甚至更大的国际背景中进行定位,为本区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全局谋划、科学设计提供基础;其次,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经验,特别是这些国家或制造业调整改造与振兴的经验,总结了本区在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借鉴的科学发展道路;第三,通过回顾威海市工业经济发展历程,评价其发展的现状,以及深入剖析存在着的产业聚集度不够、人才短缺等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四,在分析威海市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起点与模式选择的基础上,提出本区应该发展的运输设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机电工具产业等五大产业群,以及建设相应的政策环境、物流环境、人才环境、行政环境支持体系;最后,本文指出通过借鉴发达他国家或地区成功经验,使威海制造业基地在建设与发展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抓住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结构调整主线,坚持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相结合,把威海市打造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特色产业相配套的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在论文结束时,提出了威海市制造业基地建设应注意的加强城市生态化建设、加强胶东半岛区域合作、解决好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基地建设中制造与创造之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国际产业转移;制造业;基地建设;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威海市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经济学

刘曙光

2005

中文

F061.5;F424

55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