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行动研究探索:方法与实践
如何将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该怎样研究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些一直是困扰外语教学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在反思型(Self-reflection)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行动研究被认为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桥梁,对于教学本身和教师发展都大有裨益。
那么,什么是行动研究?它是如何产生的?它是被某专家推崇的理论还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对于外语教学有何意义?将行动研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会什么有效果?会有什么问题或新的发现?这些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行动研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特·利文(KurtLewin)于1946年在《行动研究和少数民族问题》(ActionResearchandMinorityProblems)一书中正式提出行动研究的概念、功能和操作程序。50年代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斯蒂芬·科利(StephenCorey)等人首先提倡用行动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70年代,英国教育家劳伦斯·斯坦豪斯(LawenceStenhouse)的“教师一研究者”观点对行动研究得到普遍认同有重要影响。行动研究方法在国外应用于教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行动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从90年代起,行动研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师资培训项目中。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中英合作外语教师培训项目中,行动研究是一个重要部分。随着我国外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提出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自己的课堂作为研究对象。该方法将为外语教师反思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行动研究具有定性研究及描述性研究的特点和实用性。整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和螺旋上升的过程,包括“观察、计划、行动、反思”等环节。并需要教师以报告的形式写出反思过程和结果。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如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课堂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行动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教师日志、师生访谈等。
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课堂改革”: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效果。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立足于课堂的研究方法和评价工具,帮助教师自我反思,把教学过程变为研究过程,可以用于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国内外的一些行动研究的案例(J.Mcniff1988;Nunan2001;WangQiang2002)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但是这一方法的普遍应用价值和对教学效果的改变只有在具体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作者将行动研究的方法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小规模的如何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参与性的行动研究,通过实验发现了这一方法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合作式的行动研究比单独进行的更有效;假如课堂行动研究没有使课堂教学取得明显的改变,那么下一轮的研究方法应改变,集中找出阻碍改变的原因。
行动研究具有理论基础和理论背景,但是,行动研究本身并不是一种理论体系,而是一种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实践者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行动研究的关键是自我反思。反思型教学模式对外语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有启发,那么是否可以应用于学习策略研究、外语教学改革乃至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改革?这些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我国外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行动研究提供了一条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科研三者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反思型教学;教师职业发展;课堂教学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路佳
2005
中文
H319.3
63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