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课堂教学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McDevitt(1997)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够自主学习,有独立处理事物能力的学生。大学外语教学在我国已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一些现象又使我们深感失望和困惑:从中学到大学毕业,学习者投入了10年左右的时间学习外语,收效却不令人乐观:这些学习者大多处于相同的教学环境中,却各有成败。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学生外语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外语教学的批评也接踵而至。多年来,国内语言学专家及外语教育工作者推陈出新,编写了许多教材,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理论。这些对语言学习客体的改进有一定的效果,但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在于该过程的主体——语言学习者本身。学识渊博的老师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外因,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事物的内因。有句古老的谚语这样说:“给人以鱼,一日食之;授人予渔,终身得鱼。”所以,我认为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费时低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者的自主性不够造成的,外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习者的自主能力上。本文主要通过调查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变量来了解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自主学英语的心理准备和语言意识程度,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了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式。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的概述,论述了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必要性及全文的结构框架;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本文第二章在描述了西方一些教育家、语言学家关于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对自主学习含义的理解,区分了自主学习与自学等近义概念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在第三章探讨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应具有的一些基本知识。
课堂是大多数学习者学习外语的主要场所。尽管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为培养学生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一些实际的因素,人们对于在大学的课堂上推行自主学习这一概念一直颇有争议。本文在探讨将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可能性之前,先对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了研究。本文第四章通过对临沂师范学院300名非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所持有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一些信念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接受自主学习所带来的学习行为及学习观念转变的过程受到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学生对课堂上老师的角色的态度;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信心和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仍视教师为他们学习上不可逾越的权威,他们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讲,渴望教师指出他们学习上的不足并告诉他们改进方法;他们缺乏为自己学习负责的意识。这一切表明转变学生对教师和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是当前大学外语教师外语教学的迫切任务。基于这个调查结果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试着提出了一种在中国大学外语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式。此模式包括四个过程:1)提高意识;2)转变态度;3)转换角色;4)积极的相互依赖。在这个模式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被融入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局限性,此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本文期待着通过对自主学习的探讨对今后的语言学习和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非英语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刘汝山
2005
中文
H319.3
58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