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29026

中国渔民收入问题研究

程慧荣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我国是个渔业大国,改革开放初期,在水产品的价格高于农副产品这一比价效应刺激下,渔业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渔民收入水平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可是随着近几年粗放式的渔业经济增长,渔业资源的日益衰退,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攀升,水产品价格不断下滑,海洋捕捞效益每况愈下,渔民收入增幅明显趋缓甚至下降,即使在丰收年份,也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现象。尤其是中日、中韩、中越三个渔业协定的生效将使这些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地挫伤了渔民的积极性,进而引发了社会秩序的不稳定,成为了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我国渔民收入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增产增收一直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双重目标。有别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以“增产”促进“增收”,那种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由传统的“数量型渔业”向“质量效益型渔业”转变。近年来关于渔民收入的文章和研究报告并不多,大部分是研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如出于过分捕捞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近海海域污染严重导致的渔业生态系统破坏,自然灾害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对于渔民收入增长变动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现状的研究,几乎没有一篇深入研究的专业文章。 渔民收入问题是一个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渔业与非渔产业、经济与社会等密切相关的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运用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广泛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法律学、渔业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大量详实的统计资料对我国渔民收入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得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渔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需要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和配套的改革措施。文章通过借鉴国外渔业的一些管理措施,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我国渔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渔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生活的目标,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良性循环。 本文正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首先对中国渔民收入进行了历史回顾。在此将渔民收入分为两个大的发展时期:建国至1978年,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1979年以后又分为五个阶段,1979-1988年渔民收入高速增长阶段、1989-1990年收入下降阶段、1991-1993年收入增长恢复时期、1994-1997年收入再次下降时期、1998-至今渔民收入增长再次恢复徘徊时期。 第二章,介绍了我国渔民收入的现状与问题。指出我国现阶段渔民收入水平偏低,渔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渔民收入的个人差距不断扩大等特征。 第三章,针对我国渔民的现状与问题,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渔民收入增速减缓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初步得出了影响我国渔民收入增长的几个重要因素:价格因素,资源因素,成本因素,负担因素,运行机制因素以及渔民自身素质的约束。 第四章,介绍了国际渔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于我国渔业发展的启示。 第五章,针对以上对渔民收入增长幅度减缓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中国渔民收入增长幅度减缓的较为具体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我国渔业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 本文力图在以下两个方面实现创新: 第一,关于中国渔民收入的历史回顾和我国渔民收入的现状特征的研究,国内迄今为止还没有相关分析研究,属于空白。本文通过大量的详实的统计数据,运用图表,总结出了中国渔民收入阶段性的特点,对于中国渔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借鉴国外渔业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和措施,提出关于如何增加我国渔民收入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渔民收入;水产品价格;渔业管理;渔业资源;产业结构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国际贸易

赵领娣

2005

中文

F326.4;F323.8

46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