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珠江口水环境的影响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近2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并通过所收集的社会及经济领域的有关参数,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人口增幅、及珠江口海域海洋开发现状。分析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可分为2个时期,分别为80年代的起步期和90年代的高速增长期,产业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第二、三产业稳步上升,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海洋产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并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大,目前城市化率已达72.7%,珠江三角洲已形成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多元化产业带相互维系的城市群落。人口除自然增长外,外来务工人员使该地区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地区之一,给该地区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珠江口八大口门多年的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污染物含量还是入海通量的年际间变化,都表现为重金属、石油类(代表工业污水)等污染物逐年下降,而无机氮、化学需氧量(代表生活污水)等逐年上升,工业污水主导地位逐渐被生活污水所取代;八大口门入海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比的计算,也跟前面讨论结果相吻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广东省政府重点整治工业污水,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不断提高。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迅速膨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不到20%,使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
对多年来珠江口海域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模糊数学水质分级和水质污染综合指数法进一步对珠江口海域水质进行评价分类,结果发现:珠江口海域20a来水质分类可划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初期(统计起始年)的Ⅲ类、80年代的Ⅰ~Ⅱ类、90年代以后的Ⅳ类或以上;综合污染指数结果呈现高—低—高的变化模式,曲线呈现“U”形,与同期珠江三角洲工业污水处理率的提高而生活污水处理滞后相对应,同时也表明,珠江口海域水质污染已从80年代初期的工业污染类型转变成生活污染类型。
为进一步了解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间的量化关系,借助多年来广东统计年鉴等资料,建立广东地区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EKC)数理模式,结果表明,80年代初期,广东省人均GDP(PGDP)与工业污水排放量的EKC曲线呈倒“U”形,说明工业污水随经济增长呈现先恶化后治理的过程,开始步向经济高增长、工业水环境低污染的良性运作过程。但生活污水乃至污水总量则随经济增长而增长,EKC曲线呈现直线关系,说明目前广东省总体仍未摆脱经济高增长、水环境高污染的格局。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从源头治理的一些具体措施,并提出以绿色GDP替代传统GDP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新概念。
珠江口;经济发展;水质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工程
李凤歧
2005
中文
X832;X522;F127
45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