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
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以河北省的大清河口至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一线为其南界,呈NNE向延伸。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沉降带辽河坳陷——渤海坳陷内,NNE向的郯庐大断裂带贯穿本区,其间穿插有数条规模较小的断裂,构成了基底的多字形构造。自晚更新世以来,其基底呈整体缓慢持续沉降状态,沉积物厚度较大,这就为研究地层结构和环境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利用表层样、钻孔岩心及浅地层地震剖面追踪分析等,对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受水动力条件及泥沙含量的控制,主要有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砂—粉砂—粘土等,粒度分布具有东粗西细的特点,沉积物分带性明显。120.4m的岩心按岩性可分为16层,并分别属于三个海相层和三个陆相层;从总体上来说,除湖相和沼泽相外,陆相沉积物的粒度要比海相沉积物的粗。在浅地层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6个地震地层单元,其中单元A、C、E属于高海平面时形成的海相地层,单元B、D、F属于低海平面时形成的陆相地层;在浅地层剖面上发现的古河道及堆积沙丘等沙漠化环境所特有的混杂堆积,表明冰期时河流作用较为发育并且本区曾发生过规模较大的沙漠化。
通过对钻孔岩心和浅地层地震剖面的分析,恢复了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晚更新世中期以来,本区气候处于不断的冷暖变化之中,先后经历了玉木Ⅰ、早亚间冰期、玉木Ⅱ、晚亚间冰期、玉木Ⅲ和冰后期几个阶段,海平面随气候的冷暖变化而升降,先后发生了水源海侵、先锋海侵和盘山海侵三次海侵及海侵之间的两次海退,这三从海侵,分别与渤中Bc-1孔的渤海海侵、献县海侵及黄骅海侵相对应。
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沉积特征;环境演化;地层结构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地质
吴建政
2005
中文
P736.22
64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