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28827

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以及寄生虫病病原学初探

荣小军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迈入二十一世纪,山东和辽宁两省大力发展刺参养殖业,使其一跃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水产养殖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两省的刺参养殖面积达到33000ha以上,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成为当前中国海水养殖业中产值最大的养殖品种之一。然而,由于养殖的过速发展和不规范运作造成了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出现了多种明显病症和大规模死亡现象,给广大刺参养殖业者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002~2005年期间,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对养殖刺参疾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刺参育苗期出现的“烂边病”、“烂胃病”和“化板症”以及越冬保苗期和养成期出现的“腐皮综合症”是目前刺参养殖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四大疾病。上述几种重要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别是: (一)“烂边病”多在每年的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可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导致幼体逐步溃烂和解体死亡。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其细菌性病原侵染耳状幼体上皮组织细胞,引起组织增生和炎症,直至组织细胞坏死。 (二)“烂胃病”多在6~7月份育苗期中、大耳状幼体阶段发生,其死亡率可高达90%。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胃壁组织增生、萎缩、糜烂,导致幼体死亡;患病幼体摄食力下降,发育迟缓、变态率低。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该病病原主要造成幼体的胃粘膜上皮损伤和胃壁溃烂。 (三)“化板症”多发生在五触手和稚参期,是刺参育苗后期危害最为严重和普遍发生的一种流行性疾病。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数天内死亡率近100%。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幼体体表粘附污物,体色变为浊白,参体收缩不伸展,活力下降,逐渐失去附着能力而沉落池底。病理学研究表明患“化板症”稚参的易感组织有棘刺上皮、腹部管足,触手和体腹部上皮组织,最终皮肤溃烂、解体,骨片散落。 (四)腐皮综合症是当前越冬保苗期和养成期流行性疾病,多发生于年底至翌年4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期。该病发生范围广,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达90%以上。病参的主要症状从初期感染的口部肿胀、吐肠、收缩僵直,到后期感染的体表大面积溃疡,最后导致海参死亡。组织病理学显示触手、管足、体壁和肠道属易感组织。 另外,笔者对霉菌、寄生性后口虫和扁虫所引起的疾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病原学研究,证实了这三种病原的致病性。通过氨银法、蛋白银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后口虫的形态学研究,初步将其鉴定为Boveiacf.labialis,而霉菌和扁虫尚在鉴定之中,鉴于扁虫是在刺参的肌肉中发现,暂时将此扁虫命名为刺参扁虫Apostichopusjaponicusplatyhelminth。上述三种养殖海参疾病的病原属国内首次发现。 本文通过对海参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和病原学研究,初步建立了养殖海参的疾病档案,为海参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养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刺参;海水养殖;流行病学;组织病理;腐皮综合症;寄生虫病;病原学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生物学

王印庚

2005

中文

S968.9;S947.13

97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