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叙述语篇人称指称对比分析
指称是一个在哲学界和语言学界都备受关注的概念。从哲学上讲,指称表示名称或其他指称表达式与其所指者的关系,有时也用于所指物本身。哲学问题就在于表达式如何能够超越自身而指向它们的所指物。这个现象也引起了来自于语义、句法、语用和认知等诸多领域语言学家的兴趣。他们建立于自己领域内的指称理论,具有很强的阐释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简言之,哲学语义学家更多地关注语言实体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未涉及语言实体内部的指称关系句法学则过多依赖形式主义,从而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用学家虽然用精密的公式解释指称关系,但是由于没有把诸如语境和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因素考虑在内,其科学性受到质疑。认知语言学家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指称关系,但是他们只是侧重于对句子这样的独立实体的研究,而McCarthyandCarter(转引自徐赳赳2003)指出“人类一旦从语篇的角度来理解语言,一个全新的世界将永远展现在自己面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的研究就是建立于语篇之上的。他们从语篇衔接的全新角度研究了指称,而且他们的理论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人称指称因其使用频率高研究价值大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衔接理论引入中国的二十多年中,许多语言工作者(吕叔湘1979;王力1985;廖秋忠1986;陈平1987;胡壮麟1994;朱德熙;1999;徐赳赳2003)做了大量的研究而且成果卓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重视理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而轻视实际运用;他们研究广义的语篇而极少对特定的文体进行语篇衔接研究。因此本文选择叙述语篇这种文体形式,探究其人称系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差异。文章首先对指称(也称指称)进行范畴界定,接着在文献综述中评介了各领域对指称,特别是人称指称的研究成果。在数据分析部分,选择了八部英语名著以及它们的汉译本作为语料,每部小说选取约4000-4500字。这种汉英对照的平行语篇具有更强的可比性。通过对语料中人称代词、反身代词、零指称和关系代词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英汉语人称指称在功能、频率和分布等方面确实存在差异。(1)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英语中三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汉语。(2)英汉反身代词在形式、功能和语篇内分布上都存在较大差异。(3)人们会采用与人称指称相关的手段以达到语篇的衔接。汉语常用名词短语回指以避免歧义,而英语常使用人称代词。(4)零形指称是汉语的常规,在英语中很少使用。(5)关系代词作为英语独到的指称手段可以代替人称代词,以避免过多地重复使用人称代词,达到简洁的目的。在英汉翻译时,一般要翻译成与先行词一致的人称代词。本研究还从语言系统本身的角度探究了造成差异的原因。认为语言的本质区别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汉语重神合,而英语重形合,所以英语是标记性很强的语言,总是通过各种手段达到结构和形式上的完整;而汉语的信息量潜在于本民族所共存的文化意识中,不直接体现在词语之上,因此对汉语句子主观意会的要求较高。正如王力先生所言:“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第二,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有可能采用零形指称形式,因为主题与述题之间没有语法制约;英语是主语显著,由于主语受语法结构的严格限制,缺少零指称的必要条件。另外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具有反映自身语言特色的人称指称手段,使语言严密简洁,且能避免歧义的产生。
本文是英汉叙述语篇人称指称使用的一个微观研究,希望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英汉语学习和翻译方面有一定借鉴作用。
叙述语篇;语篇衔接;人称指称;英语;汉语;语法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张德禄
2005
中文
H314;H146.2
76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