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28763

RAPD和ISSR技术在牙鲆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房新英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文以褐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TemmincketSchlegel)为对象,分别以中国威海(W)、日本鸟取(J)和韩国丽水(K)野生群体及中国荣成养殖群体(C)为材料,采用RAPD和ISSR技术对野生群体(W)和养殖群体(C)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ISSR技术对W、J和K三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ISSR技术对育种群体中单对交配后代的大型个体和小型个体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山东威海近海野生和养殖褐牙鲆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用10个RAPD引物对两个样本各3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10个重复性好且带谱清晰的扩增位点,片段大小在200~2500bp之间,野生样本和养殖样本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9.09%和60.90%、Shannon多样性值分别为16.563和16.917,野生样本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17427,养殖样本为0.17553,样本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7419。用6个ISSR引物共在两样本中检测到161个位点,野生样本有111个(68.94%)为多态位点,养殖样本有112个(69.57%)为多态位点,野生和养殖样本的样本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9996和0.20007,样本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0002。Shannon多样性值分别为29.254和29.688。平均位点多态率显著性检验标明,无论是利用RAPD还是ISSR技术,两群体间平均位点多态率皆差异不显著,说明第一代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2:用ISSR技术对W(30个个体)、H(20个个体)和J(29个个体)三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筛选出的十个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扩增分析。在所有79个个体中共扩增263条带,片段大小在200-3000bp之间,未发现群体特异性扩增位点。三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4.26%(W)、61.22%(J)和59.20%(K),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表明,三个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W>J>K。利用二元矩阵分析了三群体的群体内,结果显示,在三群体中W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而H群体最低,群体间遗传距离分析表明,W和J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0.1381),W和K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0.1127)。以上结果说明,三个群体间尚未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3:利用5个ISSR引物对两个单对交配家系中的大型个体和小型个体进行扩增,其中引物841在两个家系中均观察到大型个体特有的扩增位点和一个大小群体中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的位点,而其它引物在大小群体中的扩增带谱没有明显差异。通过回收、连接、转化、克隆、测序等步骤获得到了这几个片段的序列,并设计片断特异性引物和质粒引物结合对经过处理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微卫星序列。同时利用引物841对混合交配所得群体的大小群体进行了相同的扩增,也为观察到群体特有位点或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位点,说明单对交配后代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亲本所带有的与生长相关的特有位点。

牙鲆;鱼类;遗传育种;生物多样性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生物

张全启

2005

中文

Q959.287

58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