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2875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东海泥质区的分布与沉积记录

张宗雁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危害作用,是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环境有机污染物。 东海具有宽阔的大陆架,这里有长江、淮河、闽江、钱塘江等大河流入海,又是东亚季风的下风带,因此接受了巨量的人类污染物,其中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进入东海陆架的环境地球化学信息最有可能在东海泥质区得到高分辨率并且连续的记录,这是因为这些泥质区是东海现代陆架的细颗粒物堆积中心,从而为研究这些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历史变异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本文以GC/MSD和GC/ECD内标法定量测定了东海泥质区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组成特征、污染来源、沉积记录及对工农业阶段性发展的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中将东海泥质区分为沿岸北部泥质区、沿岸南部泥质区、济州岛西南泥质区,同时将冲绳海槽列入作为比较研究。研究表明: 东海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总体分布特征为沿岸南部泥质区>沿岸北部泥质区>冲绳海槽>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近岸泥质区含量高于远岸,表明距污染源区的远、近是制约多环芳烃含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不同泥质区多环芳烃的分布主要受控于离物源的远近、沉积物粒度、有机碳含量及东海环流体系等。多环芳烃来源主要来源于热成因,大气干湿沉降和地表径流是其进入东海泥质区的主要途径。 东海不同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表明东海泥质区已有人类污染物的明显记录。总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含量分布特征与多环芳烃基本相似为:沿岸南部泥质区>沿岸北部泥质区>冲绳海槽>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近岸泥质区含量高于远岸。各泥质区中HCHs和DDTs的分布特征不尽相同。由(DDD+DDE)/DDT比值可知东海泥质区DDT类农药还比较新鲜。 应用210pb定年,重建了东海近岸泥质区百年尺度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沉积柱样N6中多环芳烃垂向含量变化大体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50年代至70年代,70、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多环芳烃含量的阶段性变化与各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响应关系。作为一个历史污染事件,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和开始禁止使用在东海近岸泥质区柱样中得到清晰记录,表现为40年代开始在沉积柱中出现,50年代至80年代含量升高,80年代后开始降低。虽然我国已禁用有机氯农药,但环境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并没有完全降低,应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与国内外其它地区沉积物中含量相比,东海泥质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程度为中等水平。应用Swartz等的标准指标来评价东海泥质沉积区的环境质量,东海泥质区四个分区中所有样品该指标均低于阈值效应浓度TEC值,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多环芳烃对生物的潜在风险还比较低。与国内其他地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相比,东海泥质沉积区中有机氯农药污染属于较低水平。但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相当多样品DDT含量已经超过了风险评价低值(ERL值)标准,可能对该区域内的生物体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有机污染物;海洋污染;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郭志刚

2005

中文

X55

71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