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28709

文化词语的翻译——比较《孟子》的两个英译本

赵文源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文通过对两个《孟子》英译本的对比分析,主要探讨《孟子》中文化词语的翻译问题。 作者认为通过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来研究翻泽问题,着眼点不应仅仅局限于讨论语言层面的差异,文化差异才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文化差异在语言中通常是以文化词语的形式出现的,并给翻译带来重重艰难。正如尤金·奈达在他的《语言、文化与翻译》中所指出的一样:“想要真正圆满地进行翻译,熟悉两种文化远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它们自己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由于这些词语一般含有许多重要的文化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对读者全面地了解一种文化十分重要,因而在翻译研究中,文化词语应该获得足够的重视。 在第一章里作者首先介绍了《孟子》的相关背景和它的两个英文译本。《孟子》中含有大量的文化词语,如何表达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是译者们必须面临的问题。《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并发扬发了孔子的思想,它在经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也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出版的两个《孟子》英译本,一个是十九世纪大汉学家理雅各译的《四书》中的《孟子》;一个是赵甄陶、张文庭、周定之译本。之所以选择这两个译本,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是国内常见的本子,且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而且由于它们产生的年代相距遥远,译者一西一中,使用的语言与手段也各有千秋,所以比较这两个本子还是相当有意义的。 在第二章里作者讨论了文化的定义,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文化词语的定义与分类。中国文化词语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语言上的体现,是汉英翻译实践中必须面对的诸多难题之一。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八种翻译文化词语的方法。这些方法互有短长,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往往是被组合在一起使用的,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理想地传达文化词语的内涵。 第四章从两个《孟子》译本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词语与相应的译文进行比较,比较在以下七个方面进行:(1).儒家术语(2).历史人物;(3).称谓方式;(4)计量单位;(5).动植物名称;(6).物品名称;以及(7).其它方面。 最后一章主要通过文化词语的翻译这个视角来评价两个译本。比较的结果表明两译本在这个领域互有得失。从总体上讲,赵译超越了理译,表现更精练、更准确。此外,作者还探讨了两个译本中存在的缺憾及其原因,并期待将来出现更完善的译本。既保证译本的可读性,又防止重要文化信息的损失,这方面还需后人的不懈努力。作者认为在评价译本得失的时候,笼统的语言对等已经不再是翻译批评的唯一标准。翻译批评应拓宽其视域,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评价翻译得失。例如,译文中文化词语是否翻译得当,是否在特定文化的读者中发挥了预定的作用,这些都可作为评价翻译得失的标准。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必须提高对文化词语翻译的重视。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作者愿在提高古代文化名著的翻译质量,推动文化交流及翻译事业的发展方面稍尽绵薄之力。

文化词语;翻译;孟子;英语;词汇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杨连瑞

2005

中文

H315.9

54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