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28467

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翻译:重新评价

赵静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将翻译应用于外语教学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从18世纪开始,翻译成为外语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其主导地位延续至19世纪,这与当时人们对外语教学法的认识水平及学习外语的目的相适应。最初的外语课是指拉丁文和希腊文,强调语法、准确性和书面语,其目的主要是阅读,而不是听说。19世纪晚期,随着外语教学论和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翻译法教学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被斥为外语教学方法中弊端的根源,遭到全盘否定,逐渐被有理论根基的教学法诸如直接法、交际法等代替。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翻译法重新引起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并出现了新的版本。本文首先回顾了翻译在外语教学发展中的起落,并介绍了与翻译相关的外语教学法及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的现状。 翻译法在语言教学史上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褒贬双方各持己见。反对者列举出其种种弊端,如:引发负迁移,阻碍培养外语思维,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等等。本文在诸多高校中的调查也表明,多数教师认为翻译法过时。然而,这些意见有失偏颇,翻译的本质和积极作用未被充分认识。在外语教学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不管老师采用何种教学法,学生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把外语译成母语,翻译似乎是一个“自然过程”(Danchev,1983:37-38),是学习者“偏爱”的学习策略(Atkinson,1987:41),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分析了对翻译在外语教学中作用的褒贬论断,结合实验数据,论述了翻译是达到外语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对于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从三个具体方面进行探究——阅读、写作和词汇学习。在阅读中,翻译能够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阅读技巧,而且是良好的阅读测试工具。虽然翻译可能导致阅读速度减缓,但我们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在写作中,作者所作调查表明学生倾向于运用翻译组织材料展开论题,借助翻译可以将观点表述得更清楚,更有深度,有利于言章整体结构的连贯。本文推荐了将翻译与写作相结合的练习模式,如句式翻译练习,回译以及提示性写作(guidedwriting)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在词汇学习中,翻译能够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利用翻译,学生能够高效地掌握词的意义,区分意义相近的词,在词汇使用过程中更具有安全感。在学生当中进行的词汇学习试验也表明,翻译能够促进词汇的记忆与正确使用。 中国国情下,英语教学具备自身特点:英语是在课堂而非自然语言环境中习得;教师多数为中国人;通常大班授课,课时有限;传统文化的影响造就了师生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和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以及严格的应试体系在短期内不易改善,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是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非但不应被排除在英语课堂之外,而且应该最大程度地加以利用。本文同时探讨了运用翻译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课堂模式,并提出了教师在运用翻译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把握好使用母语的限度,慎选翻译材料,善用分组讨论,以过程为重,等等。 最后,根据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特点和作用,本文对外语教学中的翻译进行了重新定义。

翻译法教学;语法翻译法;外语教学;教学方法;阅读教学;词汇教学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邓红风

2005

中文

H319.3;H315.9

75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