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脂多糖对牙鲆的免疫效应及其抗原性研究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海水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主要成分,是细菌中毒最主要的内毒素.鳗弧菌、溶藻弧菌脂多糖对鱼类的致病致死作用已有诸多研究,但副溶血弧菌脂多糖的致病致死作用尚无研究.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脂多糖在牙鲆中的免疫效应,寻找防治副溶血弧菌病的方法,对牙鲆的健康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研究利用酚水法提取副溶血弧菌脂多糖.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测定脂多糖在48h对牙鲆的半致死浓度(LC50),实验结果表明脂多糖注射量为0.2ml,48h的半致死浓度为126mg·ml<'-1>,注射剂量在40mg·kg<'-1>时不会对牙鲆造成伤害.用此浓度脂多糖做免疫原,采用加强腹腔注射法免疫牙鲆,利用免疫试管;凝集法测定牙鲆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研究牙鲆在脂多糖免疫后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规律.结果表明,免疫后的牙鲆对副溶血弧菌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有显著提高,第3周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值256.该研究测定了脂多糖免疫后牙鲆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变化和病原菌攻毒后牙鲆的存活率.结果表明,脂多糖免疫后在不同的时间,牙鲆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没有明显差别,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加强(P<0.05).用致病副溶血弧菌攻毒免疫脂多糖后的牙鲆的结果表明,脂多糖对牙鲆的保护率为62.5﹪.该研究又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脂多糖中的蛋白质成分,经SDS-PAGE电泳及银染色后表明副溶血弧菌脂多糖含有41.3KDa、30.7KDa、25.4KDa以及11.8KDa的4条主要脂蛋白带.这些蛋白带对脂多糖的抗原性的作用和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又用脂多糖免疫大鼠,用间接ELISA的方法测定了免疫后鼠血清的效价.结果证明副溶血弧菌脂多糖具有良好抗原性,能够有效地刺激大鼠产生高滴度的抗体(1280).寻找保护性抗原成分是今后工作的方向,该研究为生产用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牙鲆;副溶血弧菌;脂多糖;免疫;抗原性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水产养殖
周丽;战文斌
2004
中文
S941
48
2005-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