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5日华北地区酷热事件的诊断分析
酷热天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且对工农业生产、交通、旅游、城市供水、供电、商业等产生巨大影响.2002年7月15日06UTC,中国华北部分地区出现了≥40℃的酷热天气,许多地方的气温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记录.此次酷热天气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并引起了有关新闻媒体的强烈关注.做好对酷热天气事件的研究,提高对此类天气过程听预报预测能力,对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大大减少酷热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为社会生活和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文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如卫星图片、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济南站的太阳辐射资料,对酷热发生前和发生时的地面和高空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各物理量的时空分布情况.研究表明,酷热区处在地面低压后部、高压前部."酷热"发生时天空晴朗,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气压都降至最低值.酷热天气发生时的高空形势是酷热区处在西高东低的环流场中,高空是西北气流,酷热区上游有冷空气活动,大气中下层相对湿度较小,低层有持续时间较长的暖区,并且暖区位置与酷热区位置配合较好.酷热区上空均为稳定能量区.从温度垂直递减率角度和用干空气的绝热方程计算得到的地面温度与实况比较接近.热力学方程各项因子的计算表明,此次"酷热"事件是由于位温平流、位温垂直输送和非绝热加热三个因子共同使用的结果.
酷热事件;天气形势;干绝热运动;热力学方程;辐射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气象学
傅刚
2004
中文
P467
50
2005-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