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646943

现代海底典型热液活动区环境特征分析

季敏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该论文的工作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的第三个子课题"海水与海底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46024)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冲绳海槽热液活动区实测水深资料和沉积物分析资料基础上,广泛搜集了其他主要典型热液活动区的水深、多波束、地震剖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构造、沉积等多方面的资料,并对所能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筛选、整理、图件编绘等.在系统分析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热液活动调查研究的进展,对热液活动区的空间分布、水深分布、地形地貌环境、构造环境、沉积环境和基本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归纳和总结,探讨了热液活动分布的规律及有利于热液活动出现的地质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广泛分布在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弧后扩张盆地等不同的张性构造环境及现代海底火山区,但也仅出现在特殊的地形、构造环境条件下.构造环境对热液活动及热液沉积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热液循环通道(构造裂隙)是热液活动存在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决定着热液沉积成矿的形式.热液活动产生的地质条件受区域构造环境与局部构造因素的综合控制.区域构造环境不同,热液活动发育的位置也不同.地形作为构造环境的外在表征,主要影响着热液沉积体的形态和规模等.局部地形高地是热液活动发育的最主要场所,大洋中脊裂谷区、弧后盆地扩张带的裂隙盆地、与断裂作用相关的地堑壁、两侧的裂谷断层、中脊海山上的破火山口、轴部地堑的裂隙系统也是热液活动常发育的构造部位.海底热液成矿作用受到大地构造位置、海底扩张速率、源岩性质、地质构造、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控制.慢速扩张脊的矿床规模普遍比快速扩张脊的大,可能主要归因于地堑构造的形态.洋脊环境矿床多为Cu-Zn型或Cu型;岛弧张裂环境的火山—沉积岩系能提供比洋脊玄武岩系更多的Pb、Zn和更少的Cu、Fe组分;年轻的弧后扩张系统,其矿床类型为Zn-Pb-Cu型,Pb含量高于其他黑矿型矿床;而成熟的弧后系统的矿床类型为Cu-Zn型,劳海盆的硫化物介于洋壳和陆壳弧后背景之间.

热液活动;地形环境;构造环境;沉积环境;矿床类型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地质

翟世奎

2004

中文

P736

86

2005-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