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646942

利用NOAA-AVHRR探讨中国北部海域的环流和悬浮泥沙沉积作用

温国义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该文收集了三部分资料:美国海洋数据中心提供的1930-2002年实测温、盐资料、国家海洋局有关部门提供的2000年8月-2001年12月NOAA/AVHRR遥感数据和2001年7-9月的三站实测海温资料.通过对以上资料分析,结合海底沉积环境分布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研究区流系的主要动力因素是黑潮和东亚季风,该文在对水团温、盐资料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水团强度指数,得到了三条水团强度界线.在对中国东部海域200m水层以上水体进行水团强度计算的基础上,探讨了重要的水团边界的分布和演变,揭露了中国东部海域主要流系水体的月变化特征.2、通过分析NOAA/AVHRR的第4、5波段和实测海温资料,建立一个SST统计模式:SST=1.035T4+3.046(T4-T6)-287.97(℃),得到了研究区典型时段的SST场和流系解译图,结合前人研究,初步推断出一个黄、渤海环流模式.研究表明,渤海和北黄海依次存在四个和三个环流系数;冬季黄海暖流和黄渤海沿岸流相互影响,发育强盛;夏季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较弱.这些结果与水团强度计算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通过分析NOAA/AVHRR的第1、2波段,得到了典型时段的DVI值图,探讨了研究区悬浮泥沙特别是来自黄河的泥沙扩散运移路线、时空变化过程.指出其运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3月,渤海悬沙运移至黄海的冬输阶段;4-8月,黄河泥沙向渤海扩散、储备的阶段;9-11月,渤海悬沙向黄海运移的准备阶段.4、通过悬浮泥沙分析与中国北部海域沉积物成因环境和悬沙输运模式图对比,获得了研究区的悬沙输运模式:夏季,黄河等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进入渤海,造成河口、莱州湾、渤海湾和渤海中部等区域悬浮浓度较高;冬季,波浪强盛,环流发育,携带大量悬沙的沿岸流与暖流系统相互作用是系列沿岸流泥质沉积区、涡旋沉积区、沿岸小涡旋泥区堆积的主要阶段.渤海悬沙运移到黄海的形成,遵循"夏储冬输"的规律.5、SST分布、悬沙状态、水团强度分析揭示的环流格局与中国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成因环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现代海底细颗粒沉积区是海洋环流作用的结果.

环流;水团强度;SST;悬浮泥沙;黄、渤海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地质学

李广雪

2004

中文

P736

68

2005-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