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封闭式海水养殖水体中浮游原生生物的生态学与毒理学研究
以青岛近郊一半封闭的日本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原生生物为客体进行了较全面的生态学及生态毒理学研究与分析.在生态学参数资料搜集、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该文深入探讨了其群落结构、时空变化与理化因子的关系;同时,结合实验生态学及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对两种原生动物在水质净化及改善中的作用及对有害种类的杀灭进行了探讨.工作表明:(1)原生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原生生物丰度繁盛的过程可分为隐藻期、甲藻期、金藻期和绿藻期四个阶段,其中金藻、硅藻和绿藻在秋季大量繁盛共同形成秋季高峰,原生生物的生物量出现夏秋季两个高峰期;(2)原生生物群落中的优势营养功能类群的生物量在非投铒阶段遵循着A组类群→R组类群→P组类群的规律,在投铒阶段遵循着B组类群→P组类群→A组类群→B组类群的变动趋势;(3)原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动明显地受到了养殖活动(如投放虾苗和食饵等)的扰动影响;(4)在半封闭养殖水体中,营养盐的变化与养殖活动的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5)原生生物丰度的变化与水温、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活性磷酸盐5个环境因子的组合相关性最为明显;生物量的变化与活性磷酸盐及细菌2个环境因子的组合相关性最为明显;(6)在实验水体内共检获原生生物54种,分别隶属于8门、41属,主要优势种类9种(Teleaulax acuta、Hillea fusiformis、Pseudoscourfieldia marina、Gyrodinium spirale、Prorocentrum minimum、Prorocentrum rostratu、Tintinnopsis beroidea、Euplotes vannus和Mesodinium pupula),其中Prorocentrum minimum和Mesodinium pupula为赤潮种;(7)利用原生生物来监测半封闭海水养殖水体的水质动态变化是可行的.通过对两种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实验生态学研究显示,实验中受试的两种纤毛虫原生动物在水体氨积累过程中的作用遵循如下模式:在该两种纤毛虫的种群生长对数增长期,水体中的氨出现短暂高峰,进入生长平衡期后氨浓度迅速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在最后的生长衰退期稍有回升.该结果表明,纤毛虫的种群生长可以通过打破细胞原来的种群生长模式,加快对水体吸机物质的降解速度,缩短水质净化的过程.因此,纤毛虫原生动物在海水养殖水体中对于维持和改善水质具有积极的正贡献作用.生态毒理学研究表明,纤毛虫原生动物对水体中的氨具有极高的耐受力.因此,该文从而在生态毒理学方面揭示出该类生物能够在高氨水环境(尤其是封闭或半封闭养殖水体)中发挥其正贡献功能所必需的生态学特征.
原生生物;海水养殖;自然生态学;生态毒理学;实验生态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水产养殖
宋微波
2003
中文
Q968.9
132
2005-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