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酸降解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海带受感染后的组织学变化
该文对从病烂海带表面分离的褐藻酸降解菌(菌株A1、A2)的生长和产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菌株A1的胞外酶-褐藻酸酶进行了初步分离及部分酶学性质的探讨.同时,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引起的海带生理效应和细胞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海带病害的发病机理和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1、褐藻酸降解菌A1和A2最佳生长在产酶条件是初始培养基褐藻酸钠含量:0.6~0.7%,培养基中NaCl浓度:1.5%,pH值:7.5,培养温度:20℃.2、褐藻酸降解菌A1分泌的褐藻酸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5℃,40℃以下相对稳定;最适pH值为7,0,在pH6.5~8.0之间较稳定;最适NaCl浓度0.35M;最佳保温时间40min;1mmol/L的Mn<'2+>对酶反应有激活作用,而Zn<'2+>、Cu<'2+>、Ag<'+>、Pb<'2+>和Fe<'3+>对酶反应有抑制作用.3、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褐藻酸降解菌入侵海带的过程是: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细胞,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和表皮,最终导致海带的病烂.海带被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后,其各种组织的伤害程度存有明显的差异.相比之下,内皮层细胞的伤害最严重,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表层的伤害最轻.4、在褐藻酸降解菌的感染下,海带细胞中出现大量的内含物.内含物的出现有组织特异性—仅仅发生在内皮层细胞中;内含物的出现具有普遍性;在感染的后期内含物逐渐消失;内含物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直径大小为1.5—4.0μm之间,平均直径为2.7μm.
褐藻酸降解菌;褐藻酸酶;病烂;海带;细胞学效应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生物学
唐学玺
2003
中文
S968.421
31
2004-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