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cf.molesta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Sinularia cf.molesta短指软珊瑚在分类学上,属于腔肠动物门(Cnidaria),珊瑚虫纲(Anthozoa),八放珊瑚亚纲(Octocorallia),海鸡冠目(或称软珊瑚目)(Alcyonacea),海鸡冠亚目(Alcyoniina),海鸡冠科(Alcyoniidae),短指软珊瑚属(Sinularia)。据文献报道,Sinularia属约有185个种,在天然产物方面,所发表文献多达264篇,其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有萜类、甾醇类、生物碱类、聚酮类等多种类型,它们不仅具有新颖多样的结构衍生方式,还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细胞毒、抑菌、抗病毒、酶抑制剂等。国内外研究者对Sinularia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S.dissecta、S.flexibilis等50多个种。Sinularia molesta是S.intacta的同种异名,S.molesta并由Tixier-Durivault于1970年鉴定。到目前为止,该种仅在1999年,由Anjaneyulu等人首次对采自印度洋海域马纳尔湾的Sintacta,分离得到一系列的非洲烷型倍半萜以及甾醇、神经酰胺等化合物,但并未进行相关生物活性研究,国内未见S.molesta、S.intacta或其他相似种的相关报道。为了寻找结构新颖的海洋潜在药物先导分子,本论文对采自我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的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cf.molesta进行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实验通过薄层色谱、凝胶柱层析色谱、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色谱、中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并运用核磁共振、红外色谱、紫外色谱、质谱、圆二色谱等波谱学定性检测方法,以及结合文献对照,确定了16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新化合物包括2个裂环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1-2),3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3-5),及1个丁烯酸内酯类衍生物(化合物6);已知化合物有1个裂环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7),1个呋喃型倍半萜(化合物8),1个降碳类倍半萜(化合物9),2个降碳类西松烷二萜(化合物10-11),2个西松烷二萜(化合物12-13),1个海兔烷二萜(化合物14),2个甾醇(化合物15-16),以上所有化合物均第一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4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 通过MTT法和SRB法,阳性对照品为阿霉素,肿瘤细胞株为人白血病细胞(HL-60)、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Jurkat)对主要化合物及粗提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粗提物对两种肿瘤细胞株(K562,HL-60)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但遗憾的是,主要化合物对三种细胞株(K562,HCT116,A549,Jurkat)均无抑制作用。为探讨其生物活性,本论文继续对化合物进行了抗污损活性实验,实验仍在继续中。 本论文首次对我国西沙来源的Sinularia cf.molesta进行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共分离纯化得到了16个化合物,其中6个新化合物,丰富了该种软珊瑚的化学多样性。同时,所有化合物与文献报道的印度洋海域的同种异名S.intacta中的特征成分—非洲烷型倍半萜具有显著区别,揭示了西沙短指软珊瑚具有一定生境特异性。
短指软珊瑚;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药理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药物化学
李国强
2015
中文
R282.74;R285
130
2016-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