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中国沿海真帽贝分类及美女蛤隐存种研究

林吉平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文分为三部分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中国沿海真帽贝形态学研究  真帽贝,即Patellogastropoda目的帽贝,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沿岸的岩石潮间带,深海中亦有分布。本研究对采自中国沿海的真帽贝样品进行了基于贝壳的形态学鉴定,描述了每个种的贝壳特征,主要包括贝壳的基本参数、形状、颜色、壳表的纹理等,并记录了每一种真帽贝的拉丁学名、采集地。最终,所有样品被鉴定到2个科(笠贝科、花帽贝科),4个属(Lottia、Patelloida、Nipponacmea、Cellana),其中鉴定到种水平的共有11个种,只鉴定到属水平的有2个种。  第二部分基于COⅠ基因的中国沿海真帽贝DNA条形码研究  目前,根据形态特征鉴定真帽贝种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采用更加有效和准确的物种鉴定方法来鉴定真帽贝这种普遍的,小型的,壳多变的海洋软体动物就显得非常的必要。DNA条形码技术是一门高效的,非常有用的物种鉴定工具。这种技术将能够为真帽贝的识别和鉴定效率带来显著的提高。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OⅠ)基因序列上的一个片段作为DNA条形码来评估DNA条形码技术用于鉴定和区分真帽贝物种的可行性。135条COⅠ序列来源于中国沿海的花帽贝科和笠贝科的13个种。这些序列经过拼接比对之后的分析结果表明真帽贝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中存在碱基插入现象。13个种种内的以及4个属属内不同种间的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03%-0.21%(最大值1.01%),18.96%-31.30%(最大值37.80%),它们之间存在一条明显的条形码间隙。所有的种都能够在每种系统树中以较高的支持度被明显的区分出来。基于特征的条形码分析法能够将所有的真帽贝种成功鉴定出,在属水平的鉴别上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快速而准确的鉴定真帽贝的物种。  第三部分基于COⅠ基因的南中国海美女蛤隐存多样性研究  该研究以南中国海的海南陵水、海南临高、海南三亚、广东阳江、广西北海5个海域共89个美女蛤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的COⅠ基因序列的分析对美女蛤进行了隐存种的探究。经过PCR扩增与测序,以及对所得序列进行比对校正后,获得COⅠ基因片段序列长590bp,检测到87个变异位点,其中有46个简约信息位点,核苷酸多样性为0.02729。89条序列共定义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843。单倍型Hap7可能是由杂交引起的,排除此单倍型,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都显示美女蛤分为3个进化支,其中进化支3仅有一个单倍型Hap25,进化支间遗传距离为3.67%-8.55%,远大于进化支内最大遗传距离0.85%。并且,运用特征法分析的结果显示进化支1、2、3的特征碱基数分别为17,16,24个,也与距离法和单系法的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基于COⅠ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运用于美女蛤隐存种的探究,三种分析方法都提示中国沿海分布的美女蛤可能至少具有2个隐存种,即中国沿海的美女蛤至少为3个不同种组成的复合种。

真帽贝;美女蛤;品种鉴定;隐存种多样性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水产养殖

孔令锋

2015

中文

Q959.21

93

2016-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