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辽河口苇田湿地河蟹养殖区氮、磷收支特征及环境评价的研究

邢磊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辽河口湿地位于辽东湾北岸,是亚洲最大的芦苇湿地,有着极高的生态价值。然而,随着河蟹养殖密度和规模不断增加,已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此背景下,于2014年4~9月在辽河口湿地河蟹养殖区进行了生物和环境调查,根据面积、养殖密度、蟹苗投放规格、饵料投喂数量和种类等方面的差异,选取了4个养殖苇田(相应编号为1、2、3、4)作为研究区域,并对各苇田河蟹产量和氮、磷收支特征进行了研究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养殖模式下的苇田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对比各苇田湿地养殖区的养殖产量、氮和磷的收支结构以及主成分综合得分,得出较优的河蟹养殖模式,为日后苇田河蟹生态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主要结果如下:  1、1~4号苇田河蟹养殖投入和产量存在一定差异,2号苇田的蟹苗单位面积投放量最高,4号苇田的蟹苗单位面积投放量明显低于其它苇田;1号苇田蟹的产量/投放的比率低于其它3个苇田,3和4号的产量/投放的比率远高于其它2个苇田;1号的河蟹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低于其它3个苇田,2~4号苇田的河蟹单位面积产量较为相近。  2、1~4号养殖苇田的氮输入结构基本一致,注水所带来的氮是苇田氮的主要输入来源,其所占氮输入总量的比例均高于80%,且远大于饵料和蟹苗所占的比例。各苇田的氮输出结构有一定的差异,其中1号苇田尾排水的氮输出是氮的主要输出方式,输出量为36.62kg,所占比例超过50%,2~4号苇田的尾排水的氮所占苇田氮输出总量的比例均低于40%;4号苇田的其它生物产量的氮所占氮输出总量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苇田;2和3号苇田尾水和积累转化的氮所占苇田氮输出总量的比例较为相近。不同养殖苇田的磷输入存在差异,注水的氮是各苇田磷的主要来源,远大于饵料和蟹苗所带来的氮,但其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异,其中4号苇田注水输入的磷占总磷量的比例最高,超过了80%,1和2号苇田的注水输入的磷占总磷量的比例较为相近。各苇田的磷输出存在明显差异,1号苇田磷主要以沉积转化的形式进行输出,所占比例超过70%;3和4号苇田的沉积转化和尾水的磷所占磷输出比例较为相近,且均低于1和2号苇田。  3、1~4号苇田的营养盐存在明显差异,时间变化显著,通过进行营养盐含量比较和主成分综合得分评价,各苇田河蟹养殖区水体的氮富营养化评价由好到差的顺序为:3号、2号、4号和1号;磷富营养化评价由好到差的顺序为:3号、4号、2号和1号;水体综合评价由好到差的顺序为:3号、4号、2号和1号;养殖环境综合评价由好到差的顺序为:3号、4号、2号和1号。  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饵料结构、蟹苗投放密度、苇田结构和面积是影响成蟹产量的主要因子;氮、磷的输出结构受饵料结构、养殖密度、苇田面积、蟹及其它生物的数量的协同影响;各苇田河蟹养殖区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TN、TP、COD及底泥中的TN、TP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和时间变化,这与各苇田的结构和养殖模式有关;综合考虑各苇田河蟹养殖产量、氮磷收支特征及环境评价主成分得分,3号苇田养殖模式最优。

河蟹养殖;氮磷收支特征;环境评价;苇田湿地养殖区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渔业资源

任一平

2015

中文

S968.25

63

2016-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