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胃含物分析研究胶州湾方氏云鳚的摄食习性

李世岩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根据2011年2月、5月、8月和11月在胶州湾进行的4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分别应用胃含物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胶州湾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2011年5月在胶州湾采集的生物样品,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胶州湾方氏云鳚的食物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方氏云鳚的δ15N值范围是10.14‰~15.50‰,跨度为5.36‰,平均值为(12.83±1.10)‰;δ13C值范围是-21.52‰~-18.14‰,跨度为3.38‰,平均值为(-20.42±0.73)‰。方氏云鳚的饵料生物主要包括鲜明鼓虾(Alpheusdistinguend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海蜇虾(Latreutes anoplonyx)、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沙蚕、粒径大于900μm浮游动物,其中以海蜇虾和粒径大于900μm的浮游动物为主,贡献率分别为47%~66%和35%~40%,其它饵料生物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沙蚕、疣背宽额虾、鹰爪虾和鲜明鼓虾,其贡献率分别为0%~15%,0%~5%,0%~5%和0%~2%。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发现,δ15N与方氏云鳚的体长无显著相关(P>0.05),而δ13C与方氏云鳚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以δ15N计算方氏云鳚各体长组的营养级范围为3.33~3.79,平均营养级为3.65±0.14,并不随着鱼体长的增加而升高。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方氏云鳚的食物组成和营养级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基础饵料生物的波动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另外,基线生物、富集度以及样品数量和体长范围的不同也是导致方氏云鳚营养级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应用传统胃含物方法,对胶州湾方氏云鳚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及其随体长和季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氏云鳚摄食的饵料生物包括17个类群30余种,其中优势饵料有沙蚕、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钩虾(Gammarus sp.)以及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等。方氏云鳚食物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主要摄食多毛类、端足类,秋季主要摄食双壳类、端足类,冬季摄食多毛类、双壳类的比例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方氏云鳚在生殖季节所采取的生殖策略所导致的。方氏云鳚的食性随着体长的增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体长的增加,饵料生物从端足类和磷虾类等小型生物转变为鱼类、多毛类等大型生物。根据营养级计算公式,得出胶州湾方氏云鳚营养级为3.36,各体长组间营养级变化较小。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经度和纬度是影响方氏云鳚摄食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水温、NO3和盐度。  稳定同位素方法与传统胃含物方法相比,在食物组成分析方面存在着不足,稳定同位素方法只能确定方氏云鳚主要的饵料生物,并且并不能有效的研究鱼类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以及昼夜变化,需要结合胃含物结果进行分析。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优点也同样明显,其分析结果反映的是鱼类长期摄食习性,而传统胃含物方法只能分析鱼类一段时间内的摄食习性,且有些饵料生物在胃中已经被部分或完全消化,有机碎屑、细菌等在胃含物分析中难以鉴别,因此需要进行消化吸收矫正。综上,建议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在营养级方面,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差不大,但稳定同位素为计算营养级提供了新的方法。

方氏云鳚;摄食习性;胃含物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渔业资源

薛莹

2015

中文

S965.3;S963.1

60

2016-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