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我国的肉类和禽蛋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奶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三,肉类的消费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我国畜牧业的物流发展缓慢,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物流主体规模小、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偏低、专业第三方物流力量薄弱;物流技术条件不佳、专用物流技术和设备投资不足、冷链技术薄弱、信息化程度低,未形成联动的物流体系。种种不足使得我国畜产品物流成本高、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影响了人的健康生活。因此,如何在降低畜牧业物流成本、提高畜牧业物流效率的基础上保证畜品流通的质量安全,成为我国畜牧业物流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力图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结合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畜牧业发展实际,构建出适应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畜牧业物流体系。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畜牧业物流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对畜牧业物流、畜牧业物流体系、冷链物流、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物联网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借助系统论、供应链理论和大物流理论的指导,找到我国畜牧业物流体系构建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通过畜牧业物流宏观环境分析、畜牧业流通主体分析、畜牧业流通渠道分析找出我国畜牧业物流存在主体规模小、物流技术条件不佳、信息化程度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未形成联动的物流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并入剖析了以上问题的形成机理,为畜牧业物流体系的构建找到切入点。并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畜牧业物流体系的比较分析,总结其畜牧业物流在参与主体、流通渠道、服务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上的特征,又进一步分析了其物流体系的运作环境,为我国畜牧业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了解了我国畜牧业流通主体不同的物流需求。得到的结论为:养殖户/场等畜牧生产者对基本的生产资料运输、配送等物流服务有较大的需求,同时希望通过网络平台、信息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更好的掌握市场信息。畜产品加工企业对冷链服务及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大的需求,希望获得物流技术培训、标准化培训和质量认证培训。畜产品零售组织非常看重产品质量的保证。消费者则重视畜产品质量信息、价格信息、产地信息的获取,对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在畜牧业物流体系构建上,应突出信息化、网络化和质量追溯等要点。 之后,根据畜产品流通主体的物流需求,从畜牧业供应物流体系、畜产品生产销售物流体系和废弃物流体系三个层面进行畜牧业物流体系的探讨。饲料流通上实现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协同;良种流通上实现良种繁育组织与第三方物流组织相配合的专业化物流体系;生产销售环节实现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和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双重流通体系,废弃物流环节实现牲畜粪便的饲料化、化肥化和能源化处理。并探讨了各物流体系的实现途径,进而分析其实现要素。从物流信息技术、冷链技术、信息平台、标准化体系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构成现代畜牧业物流体系的要素结构。讨论了RFID、GPS、GIS在畜牧业物流体系中推广和应用、畜牧业冷链体系的建立、畜牧业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追溯系统的构建、畜牧业物联网体系的实现和畜牧业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最后,提出了畜牧业物流体系建设的推动措施。包括加强政府规划和法律法规的制定、鼓励畜牧业物流组织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物流标准化建设、冷链体系建设和物流信息化。并对全文研究内容、结论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总结。
畜牧业;物流体系;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农业经济管理
韩立民
2015
中文
F326.33
141
2016-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