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突发性海洋灾害的特征分析与评分
本文针对中国近海四类严重的突发性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赤潮灾害和海冰灾害,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发生频次和成灾情况等信息,从统计量角度进行描述和说明,揭示出灾害现象的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同时,依据各类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指标划分,分别建立上述四种突发性海洋灾害的测分体系,并根据1989年以来的《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数据分别对中国沿海十一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评分。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1.收集和整理中国近海海洋灾害数据,分别对中国近海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赤潮灾害和海冰灾害的灾害成因及时空分布情况进行定性描述。 2.依据灾害损失评分体系建立原则,选取中国近海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赤潮灾害和海冰灾害相应的灾害活动强度和灾度评分指标,建立中国近海突发性海洋灾害评分指标体系。 3.利用数理统计原则和方法,选取一定的统计指标对中国近海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赤潮灾害和海冰灾害活动强度及灾度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包括分别分析上述四种突发性海洋灾害活动强度和灾度的一致性,离散性和数据分布情况(加)。 4.根据所建立的中国近海突发性海洋灾害评分指标体系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赤潮灾害和海冰灾害进行评分。 通过上述工作,本文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近海风暴潮灾害活动强度有缓慢增加趋势,主要因温带风暴潮频次增加造成;温带风暴潮过程数虽多,但实际成灾次数少,台风风暴潮过程数相对较少,但成灾次数多;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但其主要原因并非由灾害活动强度上升造成。台风风暴潮东南部沿海受灾省份造成损失的大小与风暴潮灾害活动强度相关度较高,温带风暴潮对所有沿海受灾省份造成损失的大小与风暴潮灾害活动强度相关度均较高;广东省因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25年来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8.41亿元,浙江省因风暴潮灾害累计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976人,为全国之最。总体看来25年来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活动强度明显高于灾度,说明近年来沿海地区风暴潮防灾减灾工作收效显著。 2.中国近海灾害性海浪过程频发,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海、南海、黄海、渤海;灾害性冷空气或气旋浪过程明显多于灾害性台风浪过程,导致灾害性海浪过程呈现冬强夏弱的季节特征,且灾害性冷空气或气旋浪过程时间序列波动更剧烈,灾害性海浪过程平均9天发生一次,冷空气和气旋引起的13天/次,台风浪引起的23天/次,并引入标准分数概念对海浪灾害特殊年份进行成因分析。由于2000年左右一个较强的减弱信号影响,海浪灾害活动强度呈减弱趋势海浪灾害损失空间分布与灾害性海浪过程空间分布吻合,呈现南强北弱的特点,成灾频率最高省份为浙江省其次是海南省;海浪灾害灾度指标最高省份为海南省和浙江省,其中海南省经济损失更大,浙江省死亡人口(含失踪)最多。 3.中国近海赤潮灾害发现次数和发现面积自90年代以来已由极速上升趋势转为缓慢波动下降趋势,近10年来赤潮灾害数据更能反映中国近海赤潮灾害情况;赤潮灾害发生地点遍布中国海,东海为发生最频繁海区,一半以上赤潮灾害发生在这个区域;2001-2013年间赤潮灾害活动强度最强省份为浙江省,最弱为广西自治区和海南省,赤潮灾害灾度指标最高为浙江省,最低为海南省。 4.近25年来中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整体冰期缩短,海冰灾害活动强度呈增强趋势但一直处于常年偏轻状态,海冰厚度及密集度与全球表面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辽宁省海冰灾害活动强度最强,受灾频次最多,灾度指标最高。
突发性海洋灾害;发生频次;时空分布;损失评估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工程
江文胜
2015
中文
X43
91
2016-0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