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江苏弶港海岸带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沉积演化研究

肖楠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是国际地圈生物圈研究中的核心计划之一,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为参入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由此揭示中国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就迫切的需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同时又具有典型的海陆交互作用特点的地区,江苏弶港海岸带潮成砂质沉积区可能就属于此类典型区域。本文通过对江苏弶港地区近岸潮上带两个代表性的钻孔JC-1203和JC-1204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古生物、AMS14C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对末次冰期以来江苏弶港海岸带地区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科学性探讨,由此分析了岩心上部潮成砂体的形成时代和成因。并根据钻孔岩心、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的矿物组合特征的对比分析,论述了不同河流对琼港潮流沙脊物质来源的贡献。  本文对JC-1203孔(32°45′54.24″N,120°54′32.38″E,高程12.39m)50m上段沉积物选取了部分样品做出了粒度、矿物和古生物分析,结合钻孔岩心沉积特征,JC-1203孔共可以分为DU1-DU5五个沉积单元,自下而上依次为:1)DU5段(50.0-45.53m),为MIS3早期的近岸浅海沉积,碎屑矿物组合主要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片状矿物、白云石、自生黄铁矿为主,特征矿物为白云母、白云石、自生黄铁矿;2)DU4段(45.53-37.33m),反映了MIS3中期到MIS2末期的陆相河流沉积,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片状矿物、钛铁矿、自生黄铁矿、自生重晶石,特征矿物自生黄铁矿、自生重晶石;3)DU3段(37.33-27.39m),为MIS1早-中期海侵时的滨海相沉积,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磁铁矿、石榴石,特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石榴石;4)DU2段(27.39-4.0m),为MIS1中晚期的近岸浅海相沉积,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石榴石、榍石、钛铁矿、海绿石,特征矿物为石榴石、榍石、海绿石;5)DU1段(4.0-0m),为1500年以来全新世海退末期潮坪相沉积,矿物组合为片状矿物、赤褐铁矿、长石、方解石,特征矿物为黑云母、赤褐铁矿。其中DU5-DU3段的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和长江矿物组合更接近,沉积物源主要由长江提供;潮流沙脊相主体位于DU2段(27.39-4.0m),从粒度的概率累积曲线图上看,其主要是由分选略异的两个跃移组分构成,第一跃移组分的分选优于第二组份,说明了沉积物是受两个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潮流所控制,结合岩心沉积物和长江、黄河碎屑矿物特征分析对比得知,在DU2下段(27.39-6.53m),主要以长江物源为主,DU2上段(6.53-4.0m)是来自黄河、长江的混合源,且越往上段,黄河的物质贡献越大;而DU1段(4.0-0m)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古黄河。  同样对JC-1204孔(32°45′40.90″N,120°41′56.43″E,高程11.97m)52.50m上段岩心沉积物由下到上分为DU1-DU5五个沉积单元:1)DU5段(52.50-45.31m),为MIS3早期以来的近岸浅海沉积;2)DU4段(45.31-35.50m),为晚更新世末期的陆相河流沉积;3)DU3段(35.50-20.12m),其中下亚段DU32(35.50-28.50m)为MIS1早期海侵时的滨海相沉积;上亚段DU31(28.50-20.12m)为全新世早-中期海平面波动上升期中对应形成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4)DU2段(20.12-3.0m),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的近岸浅海相沉积;5)DU1段(3.0-0m),对应为全新世末期的潮坪相沉积。其中DU4、DU5和DU3下亚段DU32(35.50-28.50m)与JC-1203钻孔对应层位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大体类似,物源主要来自古长江;DU3上亚段DU31(28.50-20.12m)的陆相沉积环境,矿物组合以不稳定重矿物角闪石、绿帘石和辉石含量高为特征,物源仍然来自古长江;潮流沙脊相位于DU2(20.12-3.0m)段,其中20.12-5.55m段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古长江,5.55-3.0m段为黄河、长江的混合源;而DU1段(3.0-0m)沉积物源主要由古黄河提供。本钻孔对应的伊利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在41-20.17m处平均含量分别为65.6%、9.8%,接近古长江特征;在20.17-0m处,伊利石、蒙脱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6%、8.4%,表现为无明显的倾向性,可能为由长江、黄河共同对此段时期的沉积物源提供了影响。  12-10ka B.P.,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上升,黄海、东海发生海侵;7-8ka B.P.,海侵达到最大范围,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就形成了以镇江、扬州为顶点的巨大河口湾;最大海侵后,5-6ka B.P.,进入河口湾以北地区的泥沙处在以东台为顶点的潮流场作用范围下,至此弶港潮成砂体以古长江三角洲为基底,并在辐聚辐散潮流场作用下开始发育,前者为弶港潮流沙脊形成的基础,后者为重要影响因素;1-2ka B.P.,形成于全新世末,以弶港为顶点的辐射状潮流沙脊体系发展至今。

海岸带;沉积物;构造演化;末次冰期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地质学

韩宗珠;刘健

2015

中文

P736.21

86

2016-0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