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汞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效应:纳米氧化钛的影响研究

江婷婷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作为传统污染物,重金属污染对生物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多种多样且长期持续。有毒金属被海洋生物吸收后进入水生食物链,发生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并通过海产品消费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风险。汞(Mercury, Hg)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然而也是一种典型的传统重金属污染物。它毒性强,可对各类生物及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巨大的使用量使纳米材料成为新兴污染物。纳米氧化钛(Nano-TiO2)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能,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现实环境中,多种污染物往往同时存在且发生相互作用,使其生物效应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和。目前,对于单一污染物所造成的生物效应已存在大量研究,而对于金属污染物与纳米材料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联合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展开。本研究以对环境污染反应灵敏的海洋贝类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实验生物。比较不同浓度nano-TiO2(0,0.50,5.00 mg L-1)条件下,汞对蛤仔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 LC50)。观察有无nano-TiO2存在条件下(0,0.50 mg L-1),不同浓度Hg2+(0,1.00,50.00μg L-1)诱导产生各生物指标酶类活性的变化,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并测定蛤仔在不同暴露条件下体内汞蓄积量。以期探究在纳米氧化钛影响下,汞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效应,为复合污染相互作用机理及其联合生物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  1.Nano-TiO2对菲律宾蛤仔半数致死浓度的影响:Nano-TiO2存在下(0.50,5.00 mg L-1),Hg2+对蛤仔的96 h LC50(0.862,0.820 mg L-1)比没有nano-TiO2存在下的96h LC50(0.950 mg L-1)有所降低。而且,96 h LC50随nano-TiO2浓度升高而降低,这可能跟nano--TiO2与Hg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关。  2.Nano-TiO2对抗氧化酶类的影响:对于SOD的活性变化,50.00μg L-1 Hg2+组的SOD活性相对于无Hg2+组均出现显著升高。加入0.50 mg L-1 nano-TiO2的50.00μg L-1 Hg2+组的SOD活性(89.63±6.08 U mg-1prot)相对于未加入者升高到了19.03%;对于CAT的活性变化,各Hg2+组相较无Hg2+组均出现显著升高。加入0.50 mg L-1 nano-TiO2的50.00μg L-1 Hg2+组的CAT活性(24.77±2.29 U mg-1prot)相对于未加入者升高到了25.10%;对于GST的活性变化,50.00μg L-1 Hg2+组的GST活性相对于无Hg2+组均出现显著升高。加入0.50 mg L-1 nano-TiO2的50.00μg L-1 Hg2+组的GST活性(65.75±3.95 U mg-1prot)相对于未加入者升高到了25.21%。  3.Nano-TiO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于AChE的活性变化,各暴露组的AChE活性,相较空白对照组,均未出现显著变化。  4.Nano-TiO2对Hg吸收的影响:对于蛤仔体内蓄积的Hg的蓄积量,更高的暴露浓度使蛤仔体内的Hg的蓄积量更高。2个Hg2+高浓度组间有显著差异,加入0.50 mg L-1 nano-TiO2者Hg量(4.36±0.55μg g-1)相对于未加入者Hg量(3.12±0.43μg g-1)升高40%。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nano-TiO2能够增强Hg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使Hg2+对菲律宾蛤仔的96 h LC50降低,且较高浓度作用大于较低浓度;而加入nano-TiO2后,蛤仔体内各抗氧化酶类(CAT、SOD和GST)活性也出现不同程度升高,而AChE活性变化不显著;加入nano-TiO2,也使蛤仔体内Hg的蓄积量有所增加。关于其致毒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nano-TiO2能够吸附Hg2+,使蛤仔体内Hg的蓄积量增加,因而使Hg毒性效应的增强。

汞污染;纳米氧化钛;菲律宾蛤仔;生物效应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潘进芬

2015

中文

X503.225

66

2016-0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