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的浓度分布及来源
利用2013年3-4月南海、5月东海、6-7月黄渤海、8月东海以及10月东海五个航次采集的57套Anderson分粒径气溶胶样品,分析其中有机胺的浓度,探讨了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的种类,浓度分布,粒径分布及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的种类主要是二甲胺(DMA)和三甲胺(TMA),在2013年3月南海航次中这两种有机胺的平均浓度均是2.3nmol/m3,2013年6月黄渤海航次采集的大气气溶胶中DMA的浓度比南海大气中高,而TMA稍低,平均浓度分别为3.2nmol/m3和2.0nmol/m3;5月、8月以及10月东海航次中TMA的浓度较南海以及黄渤海航次均有所降低,平均浓度分别为0.3nmol/m3、1.7 nmol/m3、0.3nmol/m3,DMA在5月以及8月航次中的平均浓度水平较南海与黄渤海差距不大,分别为2.4nmol/m3和2.8nmol/m3,而10月东海航次中DMA的浓度较低,为1.8nmol/m3。 通过分析有机胺的粒径分布发现,在五个航次中,3-4月南海、6-7月黄渤海和8月东海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中DMA和TMA均主要分布在粒径小于2.1μm(PM2.1)的细颗粒上,DMA和TMA在PM2.1中的浓度占PM11(粒径小于11μm的颗粒物)中有机胺总浓度的比例达到70%~85%左右。分析5月和10月东海大气气溶胶中DMA和TMA的粒径分布则发现,DMA和TMA的分布规律并没有南海、黄渤海以及8月东海中所观测到的DMA和TMA分布规律好,但是总体上5月和10月东海气溶胶中DMA和TMA在PM2.1中的浓度也达到了PM11中有机胺浓度的50%左右。 分析2013年3月南海、6月黄渤海以及8月东海三个航次中DMA和TMA的数据发现,DMA和TMA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相关关系,R2值分别是0.80、0.86、0.89,表明它们有相同的来源;通过比较有机胺与典型的陆源污染特征离子NH4+和SO42-的浓度分布发现,有机胺的浓度变化趋势与NH4+、SO42-的浓度变化不一致,说明陆源对海洋大气中有机胺的贡献很小,同时通过比较8月东海航次中有机胺的浓度和叶绿素a、异养细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发现,总体上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海洋生物排放可能是大气中有机胺的主要来源。 此外,DMA和TMA在细粒子上的峰值分布与典型的二次离子NH4+和SO42-分布非常相似,NH4+和SO42-在2013年3月南海、6月黄渤海以及8月东海航次中在PM2.1细颗粒上的浓度占总浓度的65%~90%,同时这三个航次PM2.1中DMA、TMA的浓度也能达到总颗粒物中有机胺浓度的70%~85%左右;5月和10月东海航次采集的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的浓度较其他三个航次中有机胺的浓度低,在PM2.1中的浓度约占总浓度的一半左右,NH4+和SO42-在PM2.1的浓度占总浓度的比例约为70%。DMA、TMA与NH4+、SO42-在粒径分布上这种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主要是通过气-粒转化生成的。 最后通过有机胺与NH4+的比值发现,DMA、TMA与NH4+的比值在粒径小于0.43μm的细粒子上较大,且DMA较TMA可能对中和酸的贡献更大,如在10月东海的航次中DMA与NH4+的比值达到了0.14,说明在一定的情况下有机胺在颗粒物的酸碱平衡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近海大气;气溶胶;有机胺;浓度分布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工程
石金辉
2015
中文
X513;X502
78
2016-0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