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

刘春仙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我国的土地财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凭借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土地税收及土地融资等方式获得政府收入的行为。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发展演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其形成有深刻的体制、机制原因。其中,财税体制失衡导致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垄断型土地制度为土地财政创造了条件,官员政绩考核制度错位助推土地财政行为。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问题如资源合理公平配置、收入公平正义分配及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等与公共财政密切相关,而土地财政作为形成政府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形式,对于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解决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公共问题发挥重要作用。但土地财政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的供给刚性限制了城镇化建设资金的可持续获得,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的螺旋上升降低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残缺的土地出让机制加剧土地资源代际分配不公平,土地财政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极易诱发金融性风险隐患,增加了地方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外在因素影响及其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两方面,论文利用2000-2011年全国东中西部31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在协整检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GMM估计等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土地财政的相关因素进行考察。财税失衡程度、土地市场化水平、绩效考核的GDP倾向、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等是地方政府进行土地出让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外在原因;在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方面,实证分析显示前期土地财政规模会对后期产生正向的影响,从而在时间维度内形成动态的路径自我强化过程。  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的构建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成为制约当前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瓶颈,在政策和实践上作出制度安排是引导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变的关键。因此,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的落脚点应为构建土地财政代偿机制体系、制度体系及运行环境三个方面。其中,机制体系构建包括增设税收性土地财政机制、创设土地信托基金机制、开设市政债券融资机制、健全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机制等方面,制度体系创建包括形成规范的现代财税制度、设计科学的土地供给制度及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运行环境的优化主要从经济基础环境、金融支撑环境及法律保障环境三方面展开。

财政收入;土地资源;代偿机制;城镇化进程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财政学

杨林

2015

中文

F812.41

64

2016-0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