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社会认同视角下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张峰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农村居民作为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中国,离不开他们的幸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广大农村正经历着重大社会转型,农村居民的生活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新农村建设造就了农村居民中的不同群际分类,如留守农民,失地农民,农民工等。那么,当前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是什么样的状况,受哪些因素影响?农村居民对农村、农民的认同状况如何,他们有没有经历认同危机?农村居民的社会认同如何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幸福感的整合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农村居民为例,从社会认同的理论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方法来考察农村居民的幸福感状况,然后,进一步考察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文化程度、年收入、收入来源、地域等外部因素和社会认同、自尊等内部因素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后为提高山东省农村居民幸福感提供对策和建议。  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质性研究对农村居民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关于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的看法,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普遍结构。结果发现,农村居民关于幸福的看法包含以下几方面:(1)信仰(2)家庭和睦健康(3)物质收入(4)自我价值实现(5)生活有闲暇(6)农村生活条件满意度(7)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农村居民幸福感问卷的编制研究在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农村居民幸福感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该问卷包含了家庭和睦健康感、收入满足需要感,生活清闲轻松感,对未来的信心感,自我价值感五个维度。整份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五个维度符合本文对幸福感的定义。家庭和睦健康感和收入满足需要感反映的是生活满意感,对应于主观幸福感;生活清闲轻松感和对未来的信心感反映的是心理需要满足感,对应于心理幸福感;自我价值感反映的是价值实现感,对应于社会幸福感。  农村居民幸福感的现状研究采用自编的农村居民幸福感问卷和日重现法两种方法测量616名山东省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当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总体现状,并分析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文化程度、年收入、收入来源、地域等外部因素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感和幸福感中等偏上。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是婚姻状况、来源地区和年龄,其他因素如性别、年收入、文化程度、收入来源、子女数量等对农村居民幸福感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大。已婚者的积极情感最高,显著高于未婚者、离婚者和丧偶者。山东省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显著高于西部农村居民。农村居民中老年人的幸福程度最高,年轻人最低。  农村居民的社会认同、自尊与幸福感研究采用农村居民社会认同问卷、自尊量表、集体自尊量表、自编农村居民幸福感问卷对616名山东省农村居民的社会认同、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和幸福感进行了测量,并考察了社会认同、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山东省农村居民的社会认同、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水平都是略高于中等。社会认同、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均会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其中,自尊是社会认同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的部分中介变量。农村居民的社会认同会影响到其自尊水平,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水平又进一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最后,在对山东省农村居民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对策。主要从八个方面展开,一是弘扬孝道文化,构建和谐家庭,二是加强农村休闲文化建设,三是提高农村居民婚姻质量,四是加快山东省西部经济发展,五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六是提高农村居民自尊水平,七是提高农村居民社会认同感,八是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居民;幸福感;社会认同;日重现法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农业经济管理

田建国

2012

中文

D422.6

145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