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意象又是实现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古今中外都不乏对意象的研究和论述。近年来,随着全球文化交往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翻译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以往的翻译多注重语言文本之间的转换,忽视了文化因素和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意象的翻译尤其如此。由于译文读者的求新、求异心理,采用归化的方法,会使译文读者失去接触新鲜生动的外族文化意象的机会,而异化的方法有时又会与本族文化相抵触。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接受美学非常重视接受者的作用,认为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接受者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在文学作品的接受中,读者不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他的期待视野直接影响着文本的理解和接受。论文介绍了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耀斯和伊瑟尔的重要观点,分析了它对文学翻译的借鉴意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翻译涉及源语文本的理解和目的语的表达两个基本过程,译者在原文本和译文读者之间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译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他的期待视野直接影响着他对原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对原文本进行翻译时,他又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心理需求。
文化意象的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活动,涉及到语言、文化和审美等多个方面。论文通过对《浮生六记》三个英译本的仔细对比分析,深入了解了其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情况,归纳总结了文化意象的几种表现方式以及译者不同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译者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中介,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又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不断增强的接受能力,借助多种辅助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跨文化意象的传递。
文化意象;汉英翻译;跨文化交际;接受美学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英语笔译
邓红风
2013
中文
I046;H315.9
91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