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农村城市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徐觐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必然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转移到城市、农村土地转化为城镇用地、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经济。农村城市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   几千年来,我国一直是以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由于农业生产的半封闭性,以及对技术状况、生产要素的稳定性要求,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流动的节奏和规模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安土重迁”的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农村城市化步伐可谓步履维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城市化道路越来越快地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业、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市场,传统的固守一隅的乡土观念由浓变淡,农村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率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走向自为的快速发展时期,估计这个时期将持续20~30年。这个时期,不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阶段,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城镇化规模开始扩大。但是应该看到,从全球视野下的城市化趋势来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两者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本论文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外城市化进程与国内城市化进程在时间、规模、指标等方面的比较,探讨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概括农村城市化道路的几种模式,找到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具体对策。本文的具体结构分为七个部分:引言、农村城市化的内涵、农村城市化的模式与策略、我国农村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评价、我国农城市化对策、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当前农村城市化现实背景与理论研究背景的一个梳理。农村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及实践对于我国来讲,没有先验经验,是我国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过程出,出现了好多突出的问题,如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上?农村城市化道路应该如何与当前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这是本论文立论的起点和基础。   第二章主要是从城市化的内涵入手,考察城市化与相关领域的联系。此章分为两部分:一是城市化内涵的界定,二是农村城市化的含义。梳理了农村城市化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城市化行进的三种具体的模式,并分析了每种模式存在的优缺点;   第四章发掘我国农村城市化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找到突破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瓶颈”。   第五章、第六章是本文的核心。第五章是我国农村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主要内容有构建我国农村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三级,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准则层包括经济城市化、生活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环境城市化四个准则,共选取20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农村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两个主成分:一个是驱动因子;另一个是状态因子,运用相关的数学模型得到这两个主成分因子的动态演变规律及我国农村城市化综合水平动态演变规律。   第六章是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对策,该章是在第五章的我国农村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是本文的核心之一。   第七章是结论部分。

农村城市化;生活方式;经济转化;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

颜廷武

2012

中文

F320.1

56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