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纳尼亚传奇》翻译文本分析
克里斯蒂安·诺德作为德国第二代功能论学者,在对第一代“目的论”进行修订和发展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方面的内容,使得功能翻译理论更加完善。她在其著作《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中提出了翻译过程的环形模式,并将此模式应用到各类文本的翻译研究中,这种“自上而下”的翻译模式全面考虑翻译的文外、文内因素,为指导译者明确翻译类型和翻译风格,发现翻译问题和解决策略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了诺德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包括其翻译类型理论和翻译过程的环形模式,将重点放在环形模式对翻译过程的指导性,普适性和实用性上。并选择现今比较流行的“魔幻热”类小说《纳尼亚传奇》(主要为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册)作为研究语料,尝试用诺德提出的步骤对其进行文本分析:第一步是详细的原文本分析;第二步通过对比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尝试总结文本的翻译类型、风格、原则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三步通过《纳尼亚传奇》中的具体翻译实例证实翻译原则的正确性以及翻译问题的普适性。通过遵循诺德模式的步骤,本文试图展现翻译过程中存在的翻译问题和起导向作用的翻译原则,并进一步阐明此翻译原则怎样指导以儿童为导向的翻译风格,且具体以《纳》中的叠词、四字成语和感叹词的运用来说明和解释。同时指出文化距离、文字游戏和创新词汇的翻译是《纳》系列小说所代表的儿童魔幻类小说的翻译问题,并结合小说中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和说明。而译者主要运用脚注,删除或省略等翻译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处理,在文化对等和功能对等上尚显欠缺。 最后本文尝试性地得出以下结论:诺德的翻译文本分析模式对魔幻类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具有指导作用,可以通过文内、文外因素的分析确定翻译类型、风格和原则并预示可能存在的翻译问题。诺德翻译过程的环形模式对评价翻译质量、帮助译者更好地选择翻译策略以及提高译文翻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克里斯蒂安·诺德;功能翻译;儿童文学翻译;翻译风格;文本分析模式;纳尼亚传奇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赵德玉
2012
中文
I046;H059
69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