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小说的互文性解读
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一生共有六部作品流传于世:《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说》和《诺桑觉寺》。她的作品内容专注于描述英国中产阶级年轻女性的爱情与婚姻,以爱情的发展和婚姻的结局来揭示当时英国社会的等级制度、经济关系、社会变迁以及此种环境下的妇女地位。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自出版以来就得到了中西方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从女性主义、婚姻和家庭观等方面着手分析,但至今尚未有人研究这部作品与其他文学文本和社会文本的关系。本文以互文性的批评视角,从广义互文性和狭义互文性两个角度,用两个部分来分析《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对历史文本和先本文改写的痕迹。 第一部分主要解释广义互文性。广义互文性的代表人物是克里斯蒂娃和巴特。他们认为社会、历史、文化都可以看做是文学作品的文本。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是互动的,换言之,文学文本是对社会文本的阅读和改写。通过阅读本文第一部分,读者可以对当时英国的社会历史、女性地位和作者本身的生活的状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部分探究的是狭义互文性。它是指一个文学文本与其他文学文本之问的关系,尤其是那些有本可依的引用、套用、影射、模仿、重写的关系。羊皮纸效应就是互文性的一个重要标识。结构主义文论家杰拉德·热奈特就用“羊皮纸"一词来解释文学文本的互文关系。读者在阅读简·奥斯汀的作品时往往联想到范尼·伯尼的《伊芙琳娜》。她们作品的女主人公都是那些家境并不殷实的乡间淑女,最终通过美满的婚姻进入上层社会。《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在结构和内容上都很相似,可以视为是对《伊芙琳娜》的完美改写。《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模式、家庭传统和人物塑造几乎都可以在《理智与情感》中找到原型。 本文以互文性理论对作品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可以更好的了解简·奥斯汀小说的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意义。
简·奥斯汀;英国文学;小说创作;广义互文性;《理智与情感》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左金梅
2012
中文
I561.074;I044
57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