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然小说研究——爱的主题与病态心理
我们常说,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80后女作家,张悦然所写的小说也不是个例外。考虑到作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作者生活的时代,“张悦然与爱情小说”是很相符合的。 可是仔细看来,张悦然笔下的爱,在本质上与人类最原始的、人们普通意识中的甚至是人们将来所认为的爱是迥然不同的。正是由于这样,张悦然的爱情小说里,存在着爱与死、爱与残、爱与恨、爱与宗教等,所以爱与什么都可以共存。像磁石的N极和S极一样,张悦然所描写的爱情与人们意识中普遍的爱反差越大,反而越能给人一种更加震撼的力量。再者,这样“不和谐”的搭配,也正是张悦然小说的特点,在这样一个提倡多元化、多变化、个性化的时代,是她的小说受到很大欢迎的主要原因。 张悦然作品中所涉及的人物,也没有忘记使用这一个法则——“不和谐”。在小说中一般意义上的“平凡”的人物似乎基本不出现,相比之下,存在着心理疾病的人物在作品中占大部分——如“撒得现象”、忧郁、自恋等。每个主人公因为爱而挣扎;因为爱而产生分列性格;因为爱而出现极端行为;因为爱而患忧郁症。我们知道“小说是反映作家的实际经验与精神世界”,心中就不得不会产生一种疑惑。因为张悦然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以及她所受过的良好的教育,任何一个都不能说明她小说里边充满的“非正常”性。关于这个似乎令人永远解不开的谜,有两个可靠性比较高的推测。一是这种“非正常性”并不是因为作家张悦然实际患有心理疾病,而只不过是作家使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而已——幻想。二是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本能的满足,文学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些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无意识本能冲动”。正是由于作者心中“被压抑的欲望”,无论物质上多富有,他们心里总是觉得“饥渴”、空虚、孤独。这些蔓延在80后心中,使得他们拿起笔开始创作,创造出一个能够使自己得到满足的世界。 因为张悦然在小说中说自己想说的话,真实地描写她周围的人,所以她的小说明显地呈现出中国当代青年人,尤其是80后最真实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同时作者在无法实现的欲望里挣扎着、妄想着、最后写出自己心中的幻想世界,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爱的观念与对待爱情的态度,乃至这个时代的人的心理状态、意识世界、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本文通过张悦然小说分析,首先了解一下作家张悦然所描写的不同的爱情故事与人物形象,然后借此了解张悦然小说表达出来的中国80后的爱情世界、个性世界、心理世界以及文学世界。
张悦然;小说创作;爱情主题;病态心理;人物塑造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温奉桥
2012
中文
I207.4;I041
68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