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212622

无法割舍的想象之力——论中国幻想儿童文学对民间文学要素的合理运用

李璇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但从源头来追溯,两者之间的许多疑问都会迎刃而解。民间文学作为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超群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一直起着或隐或显的作用。在儿童文学诞生之前,民间文学中蕴藏的博大智慧,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人物和有趣的情节等,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儿童文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为之后儿童文学的诞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儿童文学产生初期的蒙昧状态,仍是以吸收、借鉴、改编民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故事和歌谣等为主要创作方式。经过各种儿童观的纷争之后,到了儿童文学的发展起步阶段,一批优秀的作品应运而生,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想象和人文关怀,究其内里脉络,仍能够找到民间文学的影子。因此,民间文学从最初到现在,一直伴随着儿童文学的成长历程。现如今,儿童文学领域的发展日益蓬勃,儿童图书市场看似繁荣的背后却存有不少的隐患,如何创作出更符合儿童审美观的作品,在当代模式化、图像化横行,批量生产,机械复制扼杀个性与创造力的状态中,如何拯救人类濒临丧失的想象能力,是儿童文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追根溯源,民问文学对于今天的儿童文学而论,依然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巨大宝库。民间文学透过传统方式所折射出的想象精神,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彻底性,与儿童的审美心理与思维有着惊人的契合,因此,回归民间文学的传统,继承并发扬传统中的精华,对幻想类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而言,显得尤为可行,而基于精华之上的创新,不但可以让幻想和想象的魅力在今后的作品中进一步发扬光大,也能让被人渐渐遗忘的民间文学得到重生,为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道路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使我国的儿童文学事业迈向崭新的方向而做出必要的尝试。  本论文主要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研究:第一,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文本细读是分析和理解作品的最基本手段。以幻想文学与民问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幻想文学作品的细读是展开研究的重要基石。依照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进行详细的搜集与整理,通过文本细读找出与民间故事有关的具体作品,或者是含有民间文学因素的作品。对己收集到的并明确了其中含有与民间文学有关的内容时,进行细致读解和分析,及时做好备注和笔记,并将作品的主题、内容、写作手法等一一予以归纳、分类。第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相关的幻想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探求它们之间在借鉴和运用民间文学要素时在诸如主题、结构、语言、手法等方面所存在的共同与差异之处,并对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予以进一步揭示。第三,个案法。由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幻想文学这个整体的概念,作品数量庞大,而且与民间文学有关的更是不计其数。因此,选取一些具有鲜明典型性的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不但能够更加明确研究方向,使论文调理分明,而且实际操作起来方便可行。  对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研究,大多都是在纯理论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而且大都以本源问题为基本侧重点,对具体某一类作品的针对性研究也属于空白状态。本论文从这一空白入手,有目的性的研究幻想儿童文学这类作品中的民间文学因素,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解读,来达到揭示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本源关系的目的。同时,也注重理论的阐发与运用,既避免了过多理论性论述造成的空洞与枯燥,又把问题上升到更丰富的层次,使论题既不脱离实践创作,也没有离开理论的重要指导。通过对幻想儿童文学中蕴含的民间文学要素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具体作品的创作实例来说明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血缘关联,把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两者的关系问题更加明了。通过这种方式的研究与探讨,可以进一步明确的指出具体的办法与措施,从而为我国目前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我国儿童文学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化道路上发展成熟也力求有所创见。

儿童文学;文学创作;民间文学;想象力;情节处理;人物塑造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朱自强

2012

中文

I207.8;I044

65

2012-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